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

香港元朗區一所津貼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
Remove ads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英語:Ho Ming Primary School (Sponsored by Sik Sik Yuen)),為香港元朗區一所津貼小學,其前身為創於1970年的嗇色園主辦可正學校,於1992年自觀塘油塘邨遷入天水圍及改為現名,再於2006年遷入現址。

快速預覽 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 Ho Ming Primary School (Sponsored by Sik Sik Yuen), 地址 ...
Remove ads

歷史

此校前身為「嗇色園主辦可正學校」,為嗇色園開辦的第一所津貼小學,於1969年獲分配觀塘油塘邨的一所「火柴盒」小學,並於1970年開辦,分為上、下午校;其後,因屋邨學童減少,此校於1980年已需縮班,並錄取特教生,九年後首次實行全日制[3]

因油塘邨需按整體重建計劃拆卸,原校需於1992年停辦。適逢嗇色園獲批一所天水圍的小學校舍[3],可正學校於同年事實上遷入,並改為現名及恢復半日制,下午校則於兩年後恢復運作;至於原有學生,須轉至觀塘區其他小學就讀。

由於重置校舍不足以將上、下午校再合併為全日制小學,此校於2002年申請現址較細校舍分拆下午校,並獲批准[4]。但在校舍施工期間,由於天水圍小學學額需求驟降,此校亦被迫再度縮班,遂決定於2006年遷入上述校舍,並將上、下午校合併[5]。至此,此校在相隔14年後再次實行全日制,並維持至今。

校舍

天柏路第三代校舍

現存校舍為一座後千禧校舍,佔地4,700平方米,設24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6]

校舍工程與同區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萬鈞伯裘書院工程綑綁,皆由安保工程承建,2004年9月動工[7],至2006年啟用,但僅限應屆小一至小五遷入。

天水圍第二代校舍

此校第二代校舍位於天河路11號,為一座1988年版小學靈活式校舍,設30間課室及各種特別室,在放棄校舍前曾按「校園改善計劃」進行擴建[8]

因此校決定遷入原先用作分拆的校舍,原有校舍於2007年上午校最後一屆小六畢業後停用[9],並於其後經教育局移交職業訓練局,成為青年學院天水圍分校[10]

油塘邨第一代校舍

原校第一代校舍為一座「火柴盒」小學,設有24間課室及少量特別室[3],毗鄰油塘邨第22-24座及邨內球場[11]

隨着原校於1992年事實上遷往天水圍,原有校舍隨即交還予房屋署,其後於翌年連同上述樓宇一併拆卸。原址於2000年完成重建,現為同一屋邨貴塘樓對出遊樂場。

歷任行政人員

校監

  • 陳立 先生(1970年-?,創校校監)
  • 盧炯年 先生[12]
  • 陳進傍 先生(?-1992年,舊校舍末任校監)
  • 伍永根 先生(1991年-?,新校舍首任校監)
  • 梁錦和 先生(現任校監)

校長

上午校

  • 黎鐵瑛 女士(1970年-?,創校校長,兼下午校校長)[13]
  • 馬志強 議員(?-1989年[12]、1992年-2001年)[14]
  • 王玉麟 先生(2001年-2007年,末任上午校校長;由下午校調任,並過渡至全日制)[15]

下午校

  • 黎鐵瑛 女士(1970年-?,創校校長,兼上午校校長)
  • 易燊培 先生[12](?-1989年)
  • 王玉麟 先生[16](?-2001年,後調至上午校)
  • 李國華 先生(2001年-2003年,由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轉職)[15]
  • 梁便勝 先生(2003年-2004年)[17]
  • 莊愛玲 女士(2004年-2006年,下午校末任校長,後調至同系可立小學[18]

全日制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