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減災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減災日,也譯作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1989年定於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三[1]。200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改為每年10月13日[2]

目的

國際減災日的目的是通過國際上協調一致的行動,減輕由地震風災海嘯水災土崩火山爆發森林大火蚱蜢蝗蟲旱災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生命損失及財產破壞、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1]

成立

國際減災日於1989年12月第44屆聯合國大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決議成立,國際減災日的成立建基於前美國科學院院長弗蘭克·普雷斯博士所提出的國際減災十年計劃,弗蘭克·普雷斯於1984年7月在第八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提出國際減災十年計劃[3],其後在1987年-89年的聯合國大會中通過有關建議並落實具體細節,同時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災日",藉以實現國際減災十年的有關活動。

第二個十年

第一個國際減災十年於1990年-99年開展,2000年,國際減災十年活動結束,聯合國大會於1999年11月通過決議,將國際減災十年改為開展國際減災戰略行動,將減災視為一項長期並具戰略性的行動開展,而聯合國於2002年1月21日的會議中,通過國際減災日繼續進行,用作宣傳正視自然災害的重要性[4]

主題

每年的國際減災日都會定立一個不同的主題[5]

更多資訊 年份, 主題 ...
Remove ads

參見條目

  • 自然災害
  • 弗蘭克·普雷斯博士
  • 國際減災十年計劃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