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序
|
肖像
|
名稱
|
登位
|
退位
|
備註
|
1
|
|
諾夫哥羅德的奧列格
|
882年
|
912年
|
留里克的承繼者,在位期間整合瓦良格人、東斯拉夫人、烏戈爾人、可薩人,於882年攻下基輔,成立基輔羅斯。於907年舉兵入侵拜占庭,更圍困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六世繳納貢金。
|
2
|
|
伊戈爾·留里科維奇
|
912年
|
945年
|
諾夫哥羅德大公。根據古羅斯編年史往年紀事記載為留里克之子。娶普斯科夫的諾曼公主奧麗加。身後開始了留里克王朝700多年的統治。945年被殺,由妻子攝政輔佐兒子直到964年。
|
3
|
|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
|
945年
|
972年
|
諾夫哥羅德大公。伊戈爾之子,945-964年間由其母奧麗加攝政。娶斯拉夫族女僕瑪魯莎。在位期間與拜占庭帝國合作攻打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是為斯維亞托斯拉夫入侵保加利亞。在位期間與拜占庭瓜分可薩汗國,但後來被拜占庭帝國擊敗,失去了入侵所得的大部分領土。
|
4
|
|
亞羅波爾克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
972年
|
978年
|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之子。因為宮廷衛士斯文納得的兒子被亞羅波爾克的弟弟奧列格所殺,斯文納得要求亞羅波爾克和奧列格開戰,弟弟弗拉基米爾跑到斯堪的納維亞招募新兵,將亞羅波爾克擊敗,被迫棄位。
|
5
|
|
弗拉基米爾大帝
|
978年
|
1015年
|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之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娶拜占廷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的女兒安娜為妃。因兄長亞羅波爾克的迫害而逃往芬蘭,並於沃迪起兵,攻回基輔,廢其兄而登位為大公。在位期間推動羅斯的基督教化。與波蘭的梅什科一世爭奪加里西亞、普熱梅希爾和沃里尼亞,攻陷維堡,擴張領土至多瑙河北部的瓦拉幾亞,領土的大幅擴張使他獲得「偉大者」(大帝)稱號。直至波蘭的波列斯瓦夫大帝繼位後,取回加里西亞失土,基輔羅斯向東歐的擴張才暫時被壓制。波蘭和基輔羅斯因此和談,進行皇室通婚,長子斯維亞托波爾克娶波列斯瓦夫大帝之女為妻。在他統治的晚期,第六子雅羅斯拉夫公開反抗,他下令討伐雅羅斯拉夫,幾乎釀成內戰,但由於其逝世,免除了內戰的危機。
|
6
|
|
惡棍斯維亞托波爾克
|
1015年
|
1019年
|
980年生。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父親為弗拉基米爾或者亞羅波爾克,母親是一個被諾曼人搶來的拜占廷修女。
|
7
|
|
智者雅羅斯拉夫
|
1019年
|
1054年
|
弗拉基米爾大帝六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娶瑞典國王奧拉夫的女兒英格麗德。在位期間抵抗波蘭的波列斯瓦夫大帝侵略,他聯合聯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東西夾擊波蘭,協助佩切涅格人抵抗匈牙利國王聖史蒂芬一世的侵攻。內政方面興起農業,鼓勵與拜占庭帝國的貿易,在位期間為基輔羅斯的黃金時期。
|
8
|
|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一次)
|
1054年
|
1073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長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
9
|
|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
|
1073年
|
1076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次子,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切爾尼戈夫和基輔大公。
|
10
|
|
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一次)
|
1076年
|
1077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四子,諾夫哥羅德、切爾尼戈夫、佩列亞斯拉夫和基輔大公。
|
11
|
|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二次)
|
1077年
|
1078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長子,再度復辟為基輔羅斯大公。
|
12
|
|
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二次)
|
1078年
|
1093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四子,再度復辟為基輔羅斯大公,統一小分裂的羅斯。
|
13
|
|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
|
1093年
|
1113年
|
伊賈斯拉夫一世之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
14
|
|
紅太陽莫諾馬赫(孤軍奮戰者)
|
1113年
|
1125年
|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孫,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外孫,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之子,基輔羅斯大分裂前最後一位實際上的共主,曾經帶兵攻打南俄草原的波洛韋茨人,消除了突厥人對基輔羅斯的威脅。在位期間成功統合羅斯各大公國,成為共主。諾夫哥羅德、切爾尼戈夫、佩列亞斯拉夫、羅斯托夫、斯摩棱斯克和基輔大公。
|
15
|
|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
|
1125年
|
1132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長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在位期間基輔羅斯開始大分裂。
|
16
|
|
亞羅波爾克二世·弗拉基米羅維奇
|
1132年
|
1139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五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
17
|
|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一次)
|
1139年
|
1139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最後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
|
18
|
|
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
|
1139年
|
1146年
|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的孫子,基輔大公。
|
19
|
|
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
|
1146年
|
1146年
|
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之子,基輔大公。
|
20
|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一次)
|
1146年
|
1149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幾乎再度統一基輔羅斯,但因被七叔尤里·多爾戈魯基所敗而退位。
|
21
|
|
尤里·多爾戈魯基(第一次)
|
1149年
|
1151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七子,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基輔大公,挫敗姪子伊賈斯拉夫二世統一基輔羅斯的計劃而登位。莫斯科城奠基人。
|
22
|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二次) 與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共治
|
1151年
|
1154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
23
|
|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二次) 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共治
|
1151年
|
1154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
|
24
|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三次)
|
1154年
|
1155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
25
|
|
尤里·多爾戈魯基(第二次)
|
1155年
|
1157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七子,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基輔大公。
|
26
|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一次)
|
1157年
|
1158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基輔大公。
|
27
|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四次)
|
1158年
|
1161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
28
|
|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二次)
|
1161年
|
1161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基輔大公。
|
29
|
|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三次) 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共治
|
1161年
|
1167年
|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最後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各擁有一半的基輔。
|
30
|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五次) 與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共治
|
1161年
|
1167年
|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其中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各擁有一半的基輔。
|
31
|
|
姆斯季斯拉夫二世·伊賈斯拉維奇
|
1167年
|
1169年
|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之子,佩列亞斯拉夫、基輔大公。
|
32
|
|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
|
1169年
|
1169年
|
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於1169年聯合十六個大公國的軍隊攻陷基輔,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再度名義上統一基輔羅斯,但一年後再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