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塔斯曼尼亞州

澳大利亞的島嶼州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斯馬尼亞州map
Remove ads

42°10′46.88″S 146°38′43.83″E

快速預覽 塔斯曼尼亞州, 國家 ...
Remove ads
Thumb
荷伯特

塔斯曼尼亞州(英語:Tasmania,縮寫為TAS),簡稱塔州,是澳洲唯一的海島,原名范迪門地Van Diemen's Land,又譯萬迪門蘭[2]),位於澳洲大陸東南角約240公里的外海,是一座呈心型的島,與澳洲本土最南方的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隔着巴斯海峽相望。塔斯曼尼亞州的行政範圍包括塔斯曼尼亞島與周圍的小島[3]人口56萬(2021年),最大城市是首府荷伯特,人口25萬(2021年)。

塔斯曼尼亞州陸地面積68,401平方公里(26,410平方哩),在澳洲六州中佔地面積最小。塔斯曼尼亞為澳洲自然生態保護最完善的地方,號稱「天然之州」,亦被譽為「蘋果之島」,亦有「澳洲版的紐西蘭」之稱,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地理上,作為獨立島嶼,當地有較大的未開發天然地帶,全州40%被正式列為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

Remove ads

歷史

自然前史

在約10,000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河時期末段以前,塔斯曼尼亞島是與澳洲大陸連接的。冰河時期的結束使溶雪化成的水淹蓋了兩岸交接之地,形成了巴斯海峽

原住民

塔斯曼尼亞原住民是現時已知塔斯曼尼亞最早的居民。原住民人口約5,000至10,000,並有九個部落。但隨着疾病感染,在1833年減至300人。一般認為,楚格尼尼(1812-1876年)是最後一名所知的塔斯曼尼亞原血統原住民,不過也有指范尼·高恩·史密夫(1905年歿)才是其人。

歐洲人發現

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發現此島的歐洲人是荷蘭探險者阿貝爾·塔斯曼,時為1642年11月24日。他以荷屬東印度總督安東尼·范·迪門之名將其命名為范迪門地。1777年,詹姆斯·庫克船長抵達此地,與日後的許多歐洲航海家為這島嶼添設極富色彩的名字。

阿貝·塔斯曼還於1642年發現了塔斯曼尼亞南部的布魯尼島(Bruny Island)。此島和塔斯曼尼亞本島之間由當特勒卡斯托海峽英語D'Entrecasteaux Channel和風暴灣(Storm Bay)隔開。1792年法國探險家布魯尼·讓·恩特卡斯特克斯勘測此島並以其命。

1790年左右,英國人登陸本島;1825年,這裏從新南威爾斯州獨立出來,成立行政和司法部門;1853年以前,范迪門斯地都被用作流放地,尤其是首府荷伯特東南的亞瑟港,關押着上千的犯人;1856年,本島開始實施自治,改名為塔斯曼尼亞;1901年,澳洲聯邦成立,塔斯曼尼亞加入,成為聯邦的一州。

Remove ads

華人採礦

19世紀末,清朝晚期,大批華裔勞工乘船輾轉至塔斯曼尼亞採礦,主要集中在東北部的小鎮史考茲戴爾(Scottsdale)。據稱,外來的華人還因利益問題在一條小橋上與本地人發生了一段小衝突。其中大部分華裔成員在結束工作後返國,餘下的小部份則先後遷居墨爾本等地。華裔礦工遺下的簡單居屋、碗盤,甚至數座華人墳墓,成為歷史學家考証的根據。如今,作為發展旅遊業,該鎮重整了華裔礦工的遺址,稱之為「錫龍的足跡」。[4]

地理

塔斯曼尼亞州全州管轄範圍包含主島北邊的金島費蓮達島;鮮見於澳洲地圖的麥戈利島,位於次南極地區,也屬其地域。

經濟

Thumb
美國海軍租用了Incat Tasmania(Incat)製造的雙船體HSV-2「褐雨燕」英語HSV-2 Swift(Swift)作為非服役實驗船項目的一環。

傳統而言,塔斯曼尼亞重要的經濟產業有礦產業()、農業林業旅遊業。不過,逐漸這些行業的情況也有所轉移,比如礦產、羊毛需求下降。

塔斯曼尼亞有着蓬勃的葡萄酒業,有產品率先為澳洲引起了國際注意。塔斯曼尼亞本身較低的氣溫,能使出產的葡萄酒有別於澳洲其他區域的出品。全州有110多間葡萄園,約200間釀酒廠,種植葡萄種類有Pinot noir、Chardonnay、Riesling、Cabernet Sauvignon、Merlot、Shiraz等。 食物企業方面,塔斯曼尼亞出產鮑魚、大西洋鱒魚、扇貝、淡水螯蝦等海鮮金島聞名於出產精品乳酪和奶類製品。

雙船體造船公司 Incat Tasmania(Incat)在經歷了許多波折後也成為了塔州的成功例子之一,其客戶包括美國海軍。

從事林業的根斯公司(Gunns Limited)是塔州擁有最多雇員的公司之一,砍伐樹木並出口大量木碎。根斯申請起建的「鐘灣紙漿工廠」自曝光於社會後一直引起辯論,受到塔州綠黨和環保主義者的反對,並觸發2006年超過6,000人的示威遊行。

夏季是旅客的高峰期。就以2008年夏季而言,計有70艘遊輪到訪塔斯曼尼亞,其中荷伯特36艘,旅遊新熱點伯爾尼21艘,帶來旅客85,000。[5]

Remove ads

文化娛樂

塔斯曼尼亞擁有的文娛節目,包括運動賽事、文學、音樂及表演藝術、美食、視覺藝術。以具標誌性的聯邦廳為基地的塔斯曼尼亞管絃樂團,以及獲ARIA提名的南方福音合唱團,IHOS歌劇團都是塔州有名的項目。

更多資訊 項目, 節目內容和地點 ...
Remove ads

體育

Thumb
塔州人李奇·龐丁英語Ricky Ponting(Ricky Ponting)曾分別在2002和04年成為澳洲國家板球隊和單日國際賽英語One Day International(One-day International, ODI)代表隊的隊長。

塔斯曼尼亞在主流的澳式足球板球曲棍球等運動中,都佔一席地位。2028年,塔斯曼尼亞袋獾將加入澳洲澳式足球聯盟。

教育

塔斯馬尼亞大學澳洲歷史第四悠久的大學,乃使用沙岩構成校園主體建築的「沙岩大學」之一,校史逾百年。塔大分佈在荷伯特朗瑟士敦和西北部,註冊學生超過2萬(2007年),其中海外留學生4,200人。留學生之中,最多來自中國,佔60%;其次來自馬來西亞,佔16%。[6]

塔斯曼尼亞其他大專學校還包括澳洲海事學院(於2008年與塔州大學合併)和塔斯曼尼亞理工(Tasmanian Polytechnic,前身為塔斯曼尼亞技術與高等教育學院(TAFE Tasmania))。

運輸交通

航運

基於其分隔於澳洲大陸的地理,八十多年來塔斯曼尼亞和澳洲大陸都有固定船班通航。由最早期的汽船,直至1985年塔州政府旗下的TT-Line購買了開抵墨爾本伯爾尼的船隻「Abel Tasman」。1993年換上更大的「塔斯曼尼亞精神號」(Spirit of Tasmania),並於1998年試驗租用國際雙體船公司的船隻增加服務和補充空缺。

2002年,已故前州長占姆·培根下的塔斯曼尼亞政府從希臘買來兩航經過翻新的渡輪,取名「塔斯曼尼亞精神一號」(Spirit of Tasmania I)和「塔斯曼尼亞二號」(Spirit of Tasmania II),加頻兩岸通船。新政策顯著地刺激了當地旅遊業發展和經濟增長。自此每晚都有開通墨爾本伯爾尼二地的船,並於旺季加駛日間航班。

兩艘新渡輪開行後,面對高度需求,州政府遂於2003年宣佈再購入「塔斯曼尼亞精神三號」(Spirit of Tasmania III),與其姊妹船同型但體積略為小一點,三號主通悉尼德文港的航線。然而,陸續來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競爭使州政府在2006年宣佈中止該船的運作。

空運

塔斯曼尼亞的主要機場是荷伯特國際機場朗塞斯頓機場。兩城之間並無直通商業航班。飛抵的地點包括悉尼、墨爾本(Tullamarine)、墨爾本(Avalon)、布里斯班,視乎航空公司和所在機場而定。

服務塔斯曼尼亞的航空公司包括澳洲航空捷星航空(屬澳洲航空旗下)、欣豐虎航(屬新加坡航空旗下)、維珍澳洲航空,以及塔斯航空英語Tasair(Tasair)和塔斯曼尼亞航空英語Airlines of Tasmania(Airlines of Tasmania),後二者主要是飛航附近島嶼和偏遠地帶的航線。

特有動物

  • 袋獾(又稱塔斯曼尼亞魔鬼)
  • 袋狼(已於1930年代絕種)
  • 塔斯曼尼亞蛙

知名城鎮及景點

地方政府自治體

都會區

更多資訊 排名, 都會區名稱 ...

知名人士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