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
Remove ads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英語:Seima-Turbino culture),又稱塞伊瑪-圖賓斯基文化(Seima-Turbinsky culture)或塞伊瑪-圖爾賓諾現象Seima-Turbino phenomenon),是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主要位於西伯利亞中亞青銅時代史前人類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900年[1],其特色是一系列特定風格的墳墓遺址,以及工藝製品。學者認為,其起源地為阿爾泰山脈[2][3][4],向外傳播至芬諾斯堪底亞烏克蘭草原、烏拉爾山脈蒙古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以至於日本。南下傳播至中國新疆、甘肅、青海以及於中原地區。泰國班清文化的青銅器技術也被認為可能傳承自這個文化。

Thumb
圖爾賓諾墓地出土的矛頭

在南西伯利亞,接續在奧庫涅夫文化之後,至公元前1600年被安德羅諾沃文化取代。俄國考古學者吉謝列夫(Sergei Kiselev),認為卡拉蘇克文化可能是其後繼者。在墓地中埋葬的是游牧民族戰士,以及金屬工匠。他們乘坐在馬背上,或是兩輪馬車戰車上,有着快速的遷徙移動能力,以及先進的金屬加工技術。

Remove ads

名稱起源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最早是由俄國盜墓者在烏拉山區發現,進行盜掘而發現。根據這些發現文物,俄國考古學者在20世紀初開始進行正式挖掘。初期發現的器物極為零散,隨着挖掘出更完整的遺址,被確認為是一個早期人類文化。

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這個名稱來自於考古學者最早發掘的兩個遺址的合稱,包括源自於位於奧卡河伏爾加河交匯處,沃洛達爾斯克塞伊瑪村莊附近,於1914年開始正式挖掘的塞伊瑪墓地(Seyma cemetery)。以及於1924年首次發掘,位於彼爾姆的圖爾賓諾墓地(Turbino cemetery)[5]。隨着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向四方傳播,周圍的文化廣泛受到它的影響,因此也被稱為塞伊瑪-圖爾賓諾現象。

隨着在阿爾泰山脈的數個遺址發掘,俄國考古學者吉魯森(Y. E. Kirushin)於1992年首次提出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的起源地在於阿爾泰山脈。隨後這個說法成為學界主流見解。

概論

人們注意到,這些文化在森林和草原社會中游牧,擁有金屬加工工藝,有時沒有率先發展農業技術。這種金屬加工能力的進步,似乎是十分迅速的。像有彎鈎形倒刺的矛頭、單刃刀和有幾何紋飾的空首斧這類的人工製品類型向西方傳播。[6]

雖然他們比之後的蒙古入侵早的多,但他們還沒有強大到足以攻擊青銅時代的重要社會聚落。[7]

這一地區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氣候變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生態、經濟和政治變化,

有人進一步推測,遷徙使烏拉爾語系在歐洲和亞洲擴散,其中還有39種現在還存在,包括匈牙利語芬蘭語愛沙尼亞語薩米語等。然而,最近對南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遺址的基因測試結果,更傾向於支持青銅技術的擴散,是通過原始印歐人的遷徙,自西向東。因為這種技術在大陸的西部地區已發展相當一段時間。[8][9]

傳播

新疆與中亞

中國西北地區

中原地區

俄國考古學家吉謝列夫於1959年在中國陝西歷史博物館中發現一個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倒鈎銅矛,首次提出中國早期青銅文化的發展,與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有關。此後在中國陸續發現多件屬於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的銅器。

中國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梅建軍,於2013年發表,在中國山西省博物館發現一個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倒鈎銅矛,現存於山西省工藝美術館,其年代早於二里頭文化,相當於陶寺文化中晚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青銅器。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學家林梅村認為,陶寺文化的青銅冶煉技術來自於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並提出史前絲綢之路的理論[10]

殷墟安陽發掘的商朝婦好墓中,出土幾件屬於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的銅器與青銅兵器。林梅村等學者認為,這些兵器是在征伐鬼方戰役中帶回來的。認為鬼方位於阿爾泰山脈中,是由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建立的國家。

東南亞

有研究認為這引發了大規模的向西進入歐洲東北部、向東進入中國和南方進入越南泰國邊境的跨越4, 000英里的迅速遷徙。遷徙發生在五到六代人之內,並導致自西方的芬蘭到東方的泰國使用同樣的金屬加工技術,也讓某些地區學會養馬和騎馬。然而,通過對泰國班清班諾窪的進一步發掘和研究,發現塞伊瑪-圖爾賓諾給東南亞地區帶來了金屬加工工藝的觀點,根據的是班清不準確和不可靠的放射性碳測年。現在幾乎所有東南亞史前專家都同意,東南亞的青銅時代時間太晚,與塞伊瑪-圖爾賓諾沒有聯繫,而且鑄造青銅的技術也完全不同。[11]

遺傳學研究

由遺址發掘的古代人類遺骨的遺傳物質分析,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的人群的父系,與在西方的新西伯利亞人(Neo-Siberian)祖系相同,都具有單倍群N-M231。與他們關係最近的是烏拉爾語系恩加納桑人。學者一般認為,新西伯利亞人(Neo-Siberian)祖系與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在距今4200年至3700年前進入歐亞大陸西方(東北歐洲),與學者一般認為的烏拉爾語族進入東北歐洲的時間相同。但也有一項研究發現,在距今7500年前,第一波的新西伯利亞人已經抵達東北歐[12][13][14][3][15][16][17][18][19][20]

另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