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STS或Semipalatinsk-21),曾是前蘇聯一處主要的核武器試驗基地。位於哈薩克共和國(時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東北部的乾草原,及額爾齊斯河南部河谷地帶。基地的主要科研建築坐落在塞米巴拉金斯克(現名塞米伊)以西約150 km(93 mi)里處,近阿拜州[2]和巴甫洛達爾州交界處。核試驗則主要在基地的南部和西部靠近加拉干達州的廣大區域內進行。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5月20日) |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Remove ads
歷史

1947年,時任蘇聯原子彈計劃首腦的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選擇此處作為原子彈試驗場[3][4]。
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RDS-1在此基地內的試驗場試爆成功。
核試驗場的關閉
關於該核試驗場的信息首次公開是在當時蘇聯實行「自由主義」改革中的「公開性」政策期間。此前,就連哈薩克斯坦共產黨第一書記都沒有機會訪問該試驗場或干預其事務。根據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的回憶(當時他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主席),在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發生幾個月後,莫斯科下達命令,要求擴大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的範圍,將塔爾迪庫爾甘地區的部分土地併入。納扎爾巴耶夫拒絕簽署該文件,並召集塔爾迪庫爾甘地區執行委員會主席塞伊爾別克·紹馬哈諾夫前往阿拉木圖,指示他散布有關核試驗場擴建的謠言,並組織一場由「意外聚集」的群眾發起的抗議活動。塞米巴拉金斯克共產黨第一書記凱希里姆·博茲塔耶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與哈薩克斯坦中央政府協調後,於1989年2月20日發電報給蘇共中央,要求「指示有關部門暫時暫停或大幅減少核爆炸的頻率和威力,並將核試驗轉移到其他更合適的地方」。與此同時,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向莫斯科報告,表示該地區的抗議情緒日益高漲,可能會出現類似1986年阿拉木圖事件的騷亂,但這次可能波及整個共和國。最終,蘇聯決定放棄擴建核試驗場的計劃。[5]
1989年5月30日,納扎爾巴耶夫在蘇聯最高蘇維埃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特別提到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
我特別要談談自1949年起開始在大氣進行爆炸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到現在為止,試驗場周圍的居民數量已經增加四倍。但軍方仍然試圖說服我們,核試驗對人類健康是有益的。我們理解,這是出於國家目前的需要。但是,我們也必須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核爆炸對環境的影響,並將這些信息告知公眾。[5]
1989年,哈薩克斯坦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奧爾賈斯·蘇雷門諾夫發起了「內華達—塞米巴拉金斯克」運動,聯合了全球核試驗的受害者。該運動在哈薩克斯坦阿拜區卡拉奧爾村舉行的大規模集會尤其引起了廣泛關注。
該核試驗場最後一次核爆炸發生在1989年10月19日。
作為哈薩克斯坦總統的首個重大決定之一,納扎爾巴耶夫宣布關閉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隨後哈薩克斯坦還完全放棄了世界第四大核武庫。[6]1991年8月29日,哈薩克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正式關閉了該核試驗場。當天,納扎爾巴耶夫宣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關閉核試驗場的問題,且未徵求蘇聯政府的同意。討論從早上開始,直到晚上才結束。討論結束時,一些地方議員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區負責人請求進行幾次額外的核爆炸,以獲得莫斯科非正式承諾的,對該地區的經濟補償。最終,納扎爾巴耶夫在會議上發表總結髮言,表示自己承擔起了責任,並已利用總統職權簽署了關閉試驗場的命令。[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