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美晚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美晚报
Remove ads

大美晚報》(英語: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僑民在上海發行的一份著名英文報紙。

快速預覽 大美晚報, 類型 ...

歷史

1929年4月16日在上海創刊,前身為《大晚報》(Evening News),英文初名Shanghai Evening Post。1930年8月13日,合併英文《文匯報》(Shanghai Mercury)後,英文報名改稱Shanghai Evening Post and Mercury。1936年在外文報紙中發行量僅次於《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超過《上海泰晤士報》(Shanghai Times)。該報以旅滬美國僑民為主要讀者對象,着重報道美國和其他西方僑民在中國的活動。每日下午出版,14頁左右。報館設於愛多亞路21號(天主堂街口,今延安東路、四川南路口),位於法租界境內,面對公共租界。1931年美國記者高爾德(1898-)任總編輯。美商友邦保險董事長C.V.史帶任發行人。

1933年1月16日,《大美晚報》增出中文版。1937年12月1日,又增出中文《大美晚報晨刊》,經常發表宣傳抗日文章。1939年8月30日下午,《大美晚報》中文版副刊《夜光》編輯朱惺公(1900-1939)因宣傳抗日,連載《漢奸史話》,在上海天后宮橋(河南路橋)被極司非爾路76號特務殺害。1940年7月19日下午,《大美晚報》總編輯張似旭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德國起士林咖啡館樓上被76號特務開槍打死。幾天以後,總經理李俊英在四川路上也被槍殺。8月19日,《大美晚報》國際新聞編輯程振璋也在法租界西愛咸斯路(今永嘉路)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口遭特務暗殺,21日身亡。1940年,史帶離開中國。

《大美晚報》面對威脅,仍堅持出版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高爾德返回美國。1941年12月日軍佔領租界後,接管《大美晚報》,作為佔領軍在上海的英文報紙,後更名為《上海報》。1943年高爾德到重慶恢復《大美晚報》。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高爾德返滬恢復《大美晚報》。1949年5月,解放軍攻佔上海後,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警告他不可「報道不實」,6月下旬,《大美晚報》停刊。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額外來源

  • French, Paul. Carl Crow, a Tough Old China Hand: The Life, Times, and Adventures of an American in Shanghai. 香港大學出版社, February 15, 2007. ISBN 9622098029, 9789622098022.
  • Hyde, Robin. Introduced and selected by Gillian Boddy and Jacqueline Matthews. Disputed Ground: Robin Hyde, Journalist. Victoria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86473204X, 9780864732040.
  • Tucker, Nancy Bernkopf. Patterns in the Dust: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Recognition Controversy, 1949-1950.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1983. ISBN 0231053622, 9780231053624.
  • "Where U. S. newsmen block the road of Japanese ambition." 《生活》. Time Inc., October 21, 1940. Volume 9, Number 17. ISSN 0024-3019.
  • Yu, Maochun. The Dragon's War: Allied Operations And the Fate of China, 1937-1947. Naval Institute Press, August 21, 2006. ISBN 1591149460, 9781591149460.

外部連結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