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下第二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歷史

惠山有九龍十三泉,二泉最負盛名。此泉的開鑿約在唐大曆末年,原名惠山泉。據唐代常州刺史獨孤及在《惠山寺新泉記》中記載:「吳西神山足,山下多泉。無錫令敬澄字源深,以割雞之餘,考古按圖,茸而築之」。
據唐朝張又新《煎茶水記》稱,茶聖陸羽曾品定天下二十種煮茶用水,以惠山泉為第二,故又名「陸子泉」。
宋高宗趙構,曾飲泉於此,築亭於泉上,名「二泉亭」,題稱「源頭活水」。
建築
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水質最好,表面漲力大,滿杯隆起數毫米而不溢,水色透明,甘冽可口。中池方形,水質較差。下池最大,長方形,鑿於宋代,池壁有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楊離雕刻的石螭首,泉水由螭口流入方池。池前有太湖石數塊,疊成觀音立鰲魚象,世稱觀音石,左為龍女,右為善才。石下鐫有四言銘文,落款「蕙岩」,乃明代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中遺物,於清乾隆年間移到此處。方池北面牆上「天下第二泉」大字,是清朝吏部員外郎王澍所書,字跡蒼勁古樸。 [1]
其他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