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如新

開發和銷售個人護理產品和營養補充劑的美國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如新
Remove ads

如新(英語:Nu Skin Enterprises)是一家總公司位於美國多層式直銷方式所組營的公司,產品包括了皮膚的保養品營養食品以及提供相關科技服務。由羅百禮等五人[誰?]於1984年創建,1996年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NYSENUS)正式掛牌上市。

快速預覽 如新, 公司類型 ...
Remove ads

歷史

  • 1984年,如新集團創立,註冊資本為5,000美元[來源請求]
  • 1996年,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編號為「NUS」。[2]
  • 1996年,「如新善的力量基金會」成立。[3]
  • 1999年,併購專門研究高科技產品的Big Planet。[4]
  • 2006年,贊助伊甸基金會150萬元開設Nu Café愛心商店,聘僱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學員擔任服務人員,提供學習及自行謀生的機會,並將Nu Café營業所得全數捐贈伊甸,營業所得之5 %提撥為伊甸基金會庇護基金。[5]
  • 2011年,併購美國生命基因科技公司(LifeGen Technologies)[6]

爭議事件

  • 1991年,在美國有多達6個州的司法機關對如新展開調查,理由是誇大銷售利潤、多層發展經銷員、以及虛假宣傳[7]
  • 1992年初,如新公司賠錢與5個州達成和解,避免了指控,同時採取以下的措施:包括修改宣傳方式、向銷售人員退還90%貨款等。但康涅狄格州不願意和解仍然提起公訴[7]
  • 1994年如新公司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調查,理由是誇大產品功效和經銷商利潤。如新公司支付了123萬美元罰款,並承諾如實宣傳銷售人員實際收入[7]
  • 1997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再次指控如新公司,理由是其對促進肌肉生長、減肥等產品進行不實宣傳。如新再次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交付150萬美元罰款[7]
  • 1997年,賓夕法尼亞州指控如新公司通過一家名為QIQ的分支機構開展傳銷。如新公司將會員轉移並且關閉了QIQ以了結此事[8]
  • 2007年7月16日,哈爾濱市南崗區工商局對如新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立案調查,理由是如新公司涉嫌傳銷。經過調查認定:如新公司銷售過程中的存在「團隊計酬」等傳銷行為。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第三項。如新公司接受了442萬元的罰款處罰,並被沒收價值200多萬的產品[9]
  • 2012年8月7日,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發布做空報告,文中指稱:如新公司在中國涉嫌傳銷 [10]
  • 2013年10月17日,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再次發布調查報告,文中指稱:如新公司在中國傳銷內幕揭露 [11]
  • 2014年1月15日至17日,人民日報連續發表文章批評如新公司在營銷方式上存在違法嫌疑。[12][13][14]
  • 2014年1月16日,Harwood Feffer LLP宣布調查如新集團[15]
  • 2014年1月17日,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總局(SAIC)聲明稱,將對如新涉嫌在華傳銷展開調查[16]
  • 2014年1月25日Glancy Binkow & Goldberg LLP宣布將代表投資者對如新集團展開集體訴訟,理由是如新在中國涉嫌傳銷從而損害了投資者利益[17]
  • 2014年3月24日,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對如新的調查結論[18]
  • 2019年3月,據媒體報道,如新中國業務員林麗(化名)於3月2日去世。逝世前,林麗已感冒四五天,高燒數天,但她患病後並未去醫院治療,也未服用任何藥物,只飲用如新的G3果汁(其官網顯示的名稱為「G3活能混合果汁飲料」),而如新的「直銷老師」稱喝果汁發燒是「身體在排毒」。據報道稱,林麗2016年開始接觸如新產品,之後從事如新產品的直銷工作。由於對如新產品的沉迷,林麗經常把如新產品當飯吃,還讓孩子服用。3月18日,如新中國公司就此事發表聲明稱,已成立專案小組採取調查措施,同時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繫。但受害者家屬的代理律師張曉玲則表示不認可如新公司的聲明,已考慮報警[19][20]
  • 2022年2月中旬,如新一經銷商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組織員工培訓,導致多名學員及其家屬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引發聚集性疫情。如新公司回應稱,培訓是上海經銷商違規私自舉行的年會,並未上報總部獲批[2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