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德海

清代宦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德海(1837年—1869年9月12日),一說名安得海[2][3]直隸天津府南皮縣(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人。晚清宦官清朝咸豐帝慈禧太后的寵宦。

快速預覽 安德海, 總管太監 ...

生平

安德海出生年份有多種說法:1837年[2],1842年[4],1844年[5][3][6][7]。自幼自閹入宮,成為咸豐帝身邊御前太監,人稱「小安子」,頗知書,通曉論(《論語》)、孟(《孟子》)。咸豐年間,一直收受當時尚為懿貴妃的慈禧太后賄賂,為其提供咸豐的情報和助其討好咸豐,日後因此深得慈禧重用。咸豐十一年(1861年)發生的辛酉政變中,安德海把咸豐遺詔密報慈禧太后,因此深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升為總管太監。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安德海出京辦貨,乘上兩艘太平船從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招搖煽惑,聲勢赫然」[8];七月二十日,駛入山東境內,抵魯北古城德州山東巡撫丁寶楨順治帝祖訓「宦豎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並表示「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為由,命泰安縣知縣何毓福將安德海與其隨從逮捕,派人秘密向慈安太后請示,慈安命軍機處回文,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欽此。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9]

八月初七,丁寶楨於濟南西門外丁字街(今飲虎池街北段)斬首安德海,暴屍三日,隨行二十餘人,一律處死。日後《清實錄 同治朝實錄》甚至在同治八年八月庚戌連兩條涉及安德海被處死一事[10] ——

諭內閣、本月初三日丁寶楨奏、據德州知州趙新稟稱,有安姓太監乘坐大船,捏稱欽差織辦龍衣,船旁插有龍鳳旗幟,攜帶男女多人,沿途招搖煽惑,居民驚駭等情。當經諭令直隸山東江蘇各督撫派員查拏,即行正法。茲據丁寶楨奏、已於泰安縣地方,將該犯安得海拏獲,遵旨正法,其隨從人等,本日已諭令丁寶楨分別嚴行懲辦。我朝家法相承,整飭宦寺,有犯必懲,綱紀至嚴。每遇有在外招搖生事者,無不立治其罪。乃該太監安得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種種不法,實屬罪有應得。經此次嚴懲後,各太監自當益知儆懼,仍著總管內務府大臣嚴飭總管太監等,嗣後務將所管太監嚴加約束,俾各勤慎當差。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將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將該管太監一並懲辦,並通諭直省各督撫嚴飭所屬,遇有太監冒稱奉差等事,無論已、未犯法,立即鎖拏,奏明懲治,毋稍寬縱!

諭軍機大臣等、丁寶楨奏、拏獲招搖煽惑之太監,遵旨正法,並分別查辦隨從人等一摺,已明降諭旨宣示矣。安得海既經正法,其隨從之陳玉祥、李平安二名,亦系太監,均著即行絞決。此外尚有太監幾人,著丁寶楨於訊明後,一並絞決,以儆效尤。其餘隨從人等跡近匪類者,即懍遵前旨,分別懲辦。至黃石魁一名,系何人役,摺內所稱前站官,究系何官,抑系冒充,並著訊明辦理。安得海衣物等項,毋庸存儲藩庫,即由該撫派員解交內務府查收。將此由六百里諭令知之。

安德海死後,李連英取代其地位。

Remove ads

影視形象

演員 作品 年份 類型
李凌江 滿清十三皇朝 1987 電視劇
彭偉華 戲說慈禧 1993
翁世傑 滿清禁宮奇案 1994 電影
陳國邦 慈禧秘密生活 1995
潘宏梁 恭親王 2006 電視劇
吳灝璋(童年) 大太監 2012
曹永廉

註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