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在韓國的位置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註 1](韓語:안동 법흥사지 칠층전탑)為一座統一新羅時期(西元668-935年)的佛塔,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推測建於西元八世紀,距今有超過一千二百年的歷史。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在1962年12月被列為韓國國寶第16號[1]。
簡介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位於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的中區洞法興里[2]。在統一新羅時代,此地建有法興寺,但目前除了七層塼塔之外,已無其他法興寺的遺跡。有跡象顯示現今固城李氏宗宅「臨清閣」(임청각)的所在地,為當初法興寺的舊址。臨清閣建於朝鮮中宗十年(西元1515年),距今已有超過五百年的歷史,為現存韓國家屋當中規模最大的[3]。據收錄安東地區歷史的《永嘉志》記載,朝鮮成宗十八年(西元1487年)時,曾有修建七層塼塔的紀錄,當時法興寺還有三間左右的建築物[4]。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高為17公尺、寬7.75公尺,為現存韓國境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磚塔[5]。此佛塔下方的基壇與七層塔身仍存在,但頂端的相輪部(상륜부)、露盤(노반)已毀壞[6]。
此佛塔的第一層塔身較高,第二層的高度約為第一層的四分之一,第三層以上約略與第二層相等;塔身下方較大,至上方逐漸縮小。基壇為正方形,上有花崗石板,其上刻有八部眾像(팔부중상)與四天王像(사천왕상)。由八部眾像與四天王像的雕刻手法觀察,其並不是在同一時期創作的,且雕刻排列的順序並不規則,因此懷疑這並非最初建造時的樣子,而是經過後來的修整[5]。在基座的南側有樓梯通往第一層塔身的龕室(감실)[註 2]。基壇頂端曾被用水泥塗抹在上面作為強化,但其有破壞古蹟的疑慮[6]。
塔身以深灰色的磚頭砌成,磚頭的尺寸為28乘14乘6公分。每一層塔身的屋簷上,過去曾覆蓋上瓦片,這與朝鮮王朝時期的佛塔明顯不同。由屋頂上曾蓋過瓦片的痕跡來看,推測為一座仿造木塔的形式建構的磚塔[7]。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為現存韓國境內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磚塔,且歷史超過一千兩百年。以其在歷史上的獨特性,在1962年12月10日被列為韓國國寶第16號[1]。
圖集
-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之一
-
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之二
-
七層塼塔基壇上的雕像之一
-
七層塼塔基壇上的雕像之二
參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安東法興寺址七層塼塔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