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客家裔美國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客家裔美國人(英語:Hakka Americans),又稱客裔美國人或客家美國人[1]),也可簡稱為客美人[2] 是美國客家的漢族,主要來自現在的廣東、福建和台灣。許多客家人與分布在牙買加、加勒比海、東南亞、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客家人有聯繫。客家與其他漢族不同,客家人並非以省、縣或市等地理區域命名。客家人通常指那些說客家話或至少擁有部分客家血統的人。[3] 最早移民到現在的美國的客家人大多去了夏威夷王國 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1943年美國排華法案廢除通過後,客家人開始從台灣遷往美國,少數來自香港、東南亞、牙買加和加勒比海地區。
Remove ads
歷史
第一波台灣人移民美國,主要涉及二戰後來自當時被中國統治的地區(外省人)的移民,其中大多數人並非客家人。後來,其他台灣人,其祖先在1945年之前就已抵達台灣,其中包括許多客家人,在1960年代後開始大規模移民。 [4]
據估計,目前在美國有超過2萬名台灣客家人。 [5]
客家人來自梅州(也稱為嘉應直隸州)、廣東、中國,或祖籍在該地區。 [2]
部分客家人在1882年排華法案頒布前來到美國本土。部分客家人也去了夏威夷,在那裏他們構成了相當部分人口。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大批牙買加客家人移居美國和加拿大。[6][7] 大多數牙買加華人都是客家人,他們在牙買加有着悠久的歷史,1854年至1884年間,近5,000名客家人透過三次大規模的遠航抵達牙買加,其中部分後來去了美國。其中許多人也有非裔牙買加黑人血統。[8]
美國境內移入
早期移民到夏威夷的中國客家人佔了相當部分人口,而移民到美國本土的客家人就更少了。[9] 19世紀上半葉,夏威夷華人許多是客家人,而西海岸華人僅部分是客家人。[10] 1876年美國與夏威夷王國簽訂條約後,美國對夏威夷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引發了本世紀最大的移民潮,孫文青年時期曾在夏威夷生活過幾年。[11] [12][13][14][15]
組織
美國已經成立了許多致力於推廣客家文化的組織。其中一個組織是新英格蘭客家協會,它提醒其成員勿忘本。例如,Ying Han Brach的部落格 「尋找我的客家根源」就是一個例子。[16] 另一個團體是紐約客家協會,目標是在紐約市五個行政區推廣客家文化。[17]1970年代中期,三藩市客家慈善會(三藩市嘉應會)[2])由杜忠創立。該協會與三藩市社區聯繫密切,並為其年輕會員提供獎學金。夏威夷最著名的協會是崇正會, 該協會於 1918 年在檀香山成立,當時名為人和會館.[18] 它為居住在夏威夷的美國公民提供獎學金,最好是有客家背景或對客家文化感興趣的美國公民。[19]
美食
美國有一些餐廳供應客家菜.[20] 美國美食作家琳達‧劉‧安努薩薩納恩寫了一本很受歡迎的客家食譜,書名很簡單,就是《客家食譜》(加州大學出版社, 2014).[21][22][23]
各界名人
- 安雅‧安陽-齊(1981年—):特立尼達時裝設計師、模特兒和電視主持人。
- 麗莎·比亞吉奧蒂(1979年—):駐洛杉磯的電影製作人和記者。
- 陳樹柏(1929年—2013年):中國出生的電氣工程師,曾在聖克拉拉大學擔任教授多年,後來創立了國際技術大學並擔任其首任校長。
- 張五常(1935—):香港出生的美國經濟學家,專門研究交易成本和產權領域。
- 克萊夫·錢(1954年—):牙買加唱片製作人。
- 丹尼斯·錢(1937年—2003年):足球員。
- 陳肖恩(1989年—):足球員。
- 蘭迪·錢(1937年—2003年):牙買加唱片製作人和廠牌所有者,經營蘭迪商店。
- 邱信福(1970年—):目前在加州議會服務的美國政治家。
- 周廷潮(1938年—):客家裔美國理論生物學家、藥理學家、癌症研究者和發明家。
- 馬唯中(1980年—):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之長女。
- 馬克鐘(1970年—):足球員。
- 蘇帕·杜帕:出生,牙買加唱片製作人,鼓手,位於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選擇者。
- 古今輝(1835年—1908年):夏威夷的商人、社區領袖和慈善家。
- 江棣香(1875年—1951年):夏威夷的第一位女性客家醫生。
- 歐陽靖(1982年—):香港裔美國饒舌歌手、詞曲作者。
- 寶拉·威廉斯·麥迪遜(1953年—):美國記者、作家、商人和高階主管。
- 卡羅琳·萊拉尼:美國詩人與學者。
- 李鐵軍(1904年—2002年):國民黨將軍。
- 廖仲愷(1877年—1925年):出生在美國,是國民黨領袖、金融家和暗殺受害者。
- 林昭亮(1960年—):台裔美籍小提琴家,以在主要管弦樂團中作為獨奏家的出色表現而聞名。
- 戴安娜·劉(1981年—):出生在台灣的美國女演員。
- 黃馨祥(1952年—):南非外科醫生、醫學研究員、商人、慈善家,以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
- 孫科(1891年—1973年):字哲生,是中華民國政府中的高級官員,孫中山與第一任妻子盧慕貞的兒子。[13][14][15]
- 孫穗芬(1937年—2011年):華裔美國外交官、女商人,孫中山的孫女。[13][14][15]
- 鄧青雲(1947年—):香港出生的美國物理化學家。
- 曾勻(1959年—2009年):出生於台灣的美國和加拿大應用數學家,是華盛頓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 王若琳(1988年—):台裔美籍創作歌手,著名音樂製作人王治平的女兒。
- 溫聯星(1968年—):中國地震學家、地球動力學家和行星科學家。
- 丘成桐(1949年—):出生在中國的美國數學家。他於1982年獲得菲爾茲獎。
- 葉亞威(1978年—):加州帕洛阿爾托前市議員和市長。
- 楊偉明(1965年—):亞裔美國五旬節神學家。
- 鄭珣(1901年—2005年):美國百歲老人,據稱是最年長的網絡使用者。
- 余靖(1979年—):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的外甥。
- 帕齊·袁(1952年—):牙買加服裝設計師和選美皇后。
- 胡宇威(1982年—):台裔美籍演員、歌手。
- 小杉健(1974年—):日裔和華裔血統的演員和武術家,小杉翔的兒子,母親是客家裔,接演過幪面超人系列、超級戰隊系列、超人系列。
參考資料
出版物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