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寬頸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寬頸龍屬(屬名:Shingopana,在斯瓦希里語中意為「寬闊的頸部」)是坦桑尼亞晚白堊世(阿爾比階)加盧拉組的一屬泰坦巨龍類蜥腳下目恐龍。其僅所知於模式種松圭寬頸龍(S. songwensis)。[1]Gorsak和O'Connor的系統發育分析指出,與迄今為止在南非和北非發現的任何一種泰坦巨龍類相比,寬頸龍與南美泰坦巨龍類演化支風神龍族的關係更為密切。[1]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2002年,隸屬於魯克瓦裂谷盆地項目(Rukwa Rift Basin Project)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正模標本的一部分,該項目由Patrick O'Connor和Nancy Stevens負責。[1]其餘骨骼是接下來的幾年中挖掘出來。該屬於2017年正式命名。[1]
敍述
動物死後不久,正模標本被昆蟲破壞。[1]
寬頸龍所知於部分下頜骨,以角骨為代表。該屬同樣所知於四節頸椎,這些椎骨中有兩節保留了頸肋,另一節上發現了孤立的頸肋。相反的是寬頸龍殘缺不全的頸椎化石上帶有球狀擴張的殘餘,這可能有助於增強其頸部的堅固性。[1]
正模標本保留了四根肋骨,但沒有一根完整。肋骨邊緣凸起,但其功能目前未知。[1]
化石中帶有幾乎完整的肱骨,還發現了部分恥骨。[1]
分類
古生態學
正模標本發現於坦桑尼亞魯克瓦裂谷盆地的晚白堊世加盧拉組。寬頸龍與蜥腳類的魯夸巨龍[5]和姆圖卡龍[6]、中喙鱷目的帕卡鱷[7]和魯夸鱷[8]、哺乳類的加盧拉獸[5]、一種未命名的諾托鱷類、一種未命名的烏龜、一種未命名的獸腳類[5]和兩種肺魚(Lupaceradotus和一個未命名屬)同期共存。
參見
- 2017年古生物學研究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