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寇連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寇連材(?—1896年),中國清朝末年宦官,直隸省昌平州人。
15歲淨身入宮,為慈禧太后梳頭房太監。被慈禧太后喜愛,室內會計都交給他掌握。之後屢次勸諫太后,太后不快,但是沒有治罪於他。歷任奏事處太監、會計房太監。甲午戰爭失敗後,對宮內腐敗現象更加痛心。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太后沒有起床,他就哭諫:「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被太后喝斥出去。他上折十條死諫。太后將他囚禁在內務府慎刑司,次年下令移交刑部。二月十六,在北京菜市口被處斬。梁啓超曾經在其所著《戊戌政變記》給他專門立傳,附在戊戌六君子後面。
值得一提的,是寇被處死當天,御史楊崇伊上疏彈劾文廷式,導致文第二天被革職。日後文在其所著《聞塵偶記》如此提及寇連材的[1]——
丙申二月十六日,上在頤和園。是日午刻誅太監一人於菜市。聞其罪坐私遞封奏、語言悖謬雲。後乃知太監名寇連才,昌平州人。其奏乃諫遊行,請建儲,停鐵路,練鄉兵。又請勿聽用李鴻章、張蔭桓等共十條雲。又聞寇連材言事折跪進於太后手,閱至半,震怒。是日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懷塔布以祭龍神路經頤和園,太后召見。命承旨交刑部正法。懷塔布為連才跪求稍寬。不允。故此事不由軍機處。恭親王告翁尚書云:「吾等為曠官矣!」
十七日晴。西城內外拜客。昨日菜市殺太監一名,姓寇,名連瑞,通州人,素嫻文墨,為兩宮所賞。十二日請假五日,既銷假,即進條陳凡十事:一、頤和園不宜駐蹕;一、停止勘修圓明園工程;一、不宜使皇上日近聲色;一、請立皇子;一、李鴻章不宜出使外洋;一、武備廢弛,沿邊請練鄉團;一、停止鐵路工程;一、鑄行銀元其三條不得其詳。奏上,太后震怒,謂祖制宦官不許干預國政,立予斬決。至市,索袍褂著就,向東拜別祖塋及老母,云:「我雖系內監,然所陳諸事皆忠君愛國之心,即駢首市曹,亦可見祖宗於地下。」帖然就戮。
Remove ads
質疑
民初以來不少學人對寇連材案有所留意,諸如徐一士、黃浚、朱德裳、羅繼祖、彭長卿都曾搜羅材料,予以分析,並以隨筆、札記的形式提出見解。但是,他們大多對寇氏事跡鮮有懷疑。蕭公權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認為梁啓超《戊戌政變記》中引用寇連材之言稱慈禧虐待光緒之事,其實無人能夠證實。1980年代初,歷史學家戚其章發現了一份抄本《寇連材死諫折》,進而對梁啓超所撰寇太監傳提出了更大的質疑,認為寇的思想與康、梁差距甚大,他是被梁氏硬「拉到維新派隊伍里去的」。歷史學家唐益年則利用清宮檔案,對寇連材入宮時間、當差過程以及與慈禧、光緒的關係進行了考訂,力矯訛說,並對抄本《寇連材死諫折》的真實性提出了懷疑。大約同時,又有學者親赴寇連材的家鄉北京昌平縣南七家莊進行實地訪問,對寇氏的身世經歷進行訂正,力圖更多地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3][4]。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