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察合安兀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察合安兀窪(蒙古語轉寫:Čaqa'an qo'a,12世紀?—1191年?),捏古思氏人,成吉思汗麾下的千戶長之一。在《元朝秘史》等漢文史料中記作察合安豁阿、察合安兀窪[1],因此也被轉寫為「Čaqa'an u'as」。
家族背景與氏族起源
據《史集》記載,成吉思汗的遠祖海都汗有子名為察剌孩領忽,其通過收繼婚(娶兄長遺孀)生下的兒子「堅都·赤那」與「兀魯克臣·赤那」,其後代形成了名為「赤那思」或「捏古思」的尼倫氏族。察剌孩領忽與正妻所生之子為想昆必勒格,其氏族成為泰赤烏氏的始祖。事實上,想昆必勒格本名也叫「赤那思」或「索爾喀圖·赤那」,原本察剌孩領忽的後裔均稱「赤那思氏」,後因想昆必勒格家族勢力壯大而獨立,改稱「泰赤烏氏」[2]。
泰赤烏氏在想昆必勒格之子俺巴孩被推舉為蒙兀國第二代可汗後,成為與乞顏氏並列的蒙古部族核心氏族,捏古思/赤那思氏也隨之隸屬於泰赤烏氏。
投靠成吉思汗與十三翼之戰
12世紀末,蒙古部內鐵木真(即後來的成吉思汗)率領的乞顏氏與泰赤烏氏的權力鬥爭激化,各部族被迫選邊站隊。此時捏古思氏首領察合安兀窪不看好泰赤烏氏,轉而投靠鐵木真[3],因此埋下了泰赤烏氏對他的仇恨。
約1191年,在十三翼之戰中,鐵木真與協助泰赤烏氏的札答蘭部首領札木合在「答蘭·巴勒主惕」爆發衝突。因兵力懸殊,鐵木真戰敗撤退,捏古思氏族人被札木合軍俘獲。因為捏古思氏背叛親族泰赤烏氏而投靠鐵木真,札木合下令將捏古思部百姓用大鍋煮殺,察合安兀窪被斬首後,頭顱還被拴在馬尾上拖行[4]。於是,札木合的暴行使其失去民心。
蒙古帝國建國後的追封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建立蒙古帝國,將游牧民整編為95個千戶,其中設立了以察合安兀窪之子納鄰·脫斡鄰勒為長官的捏古思氏千戶。《元朝秘史》的功臣表中,察合安兀窪位列第25位[5]。
成吉思汗建國後論功行賞時,特意召見已去世的忙忽氏畏答兒與捏古思氏察合安豁阿的遺族,賜予恩賞。察合安兀窪之子納鄰·脫斡鄰勒請求集結離散的族人,成吉思汗應允:「此後,將捏古思氏人聚合,由你子孫世代統領。」[6]
關於納鄰·脫斡鄰勒請的記載較少,《史集》提到他後來與忽必來一同擔任成吉思汗庶子闊列堅的「王傅」(輔政官)。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