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對Telegram的審查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Telegram應用程式已被多個國家/地區封鎖。
巴林
巴基斯坦
2017年10月,一些用戶報告無法使用Telegram[2],11月17日,由於巴基斯坦電信管理局的指令Telegram被徹底屏蔽,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巴基斯坦電信有限公司在給用戶的推特回覆中提到了這些指令[3]。截至2023年2月,Telegram在巴基斯坦仍遭到屏蔽。[4]
巴西
2022年3月,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亞歷山大·德·莫賴斯表示,法院多次要求Telegram凍結傳播虛假信息的賬號,但Telegram無視法院裁決、不尊重巴西法律,遂下令在Telegram審查關閉相關賬號前禁止Telegram在本國的運營[5][6]。但該舉措遭到巴西總統博索納羅[7]與巴西司法部長安德森·古斯塔沃·托雷斯[8]的反對。但是,兩天後,Telegram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打擊虛假信息,最高法院在3月20日撤銷了對Telegram的禁令[9]。
2023年4月26日,Telegram因涉及2022年與聖埃斯皮里圖州兩所學校襲擊事件的調查,而被巴西聯邦法院下令封鎖。巴西聖埃斯皮里圖州的聯邦法院要求Telegram提供法院要求的與新納粹頻道有關的數據,但在該平台沒有提供頻道管理員的數據之後,巴西聯邦法院下令暫停Telegram在巴西的服務[10]。Telegram隨後表明將對法院下令Telegram停止在巴西的服務判決提出上訴。行政總裁帕維爾·杜羅夫 (Pavel Durov)表示,「巴西法院要求提供在技術上無法獲得的數據,也違背其公司保護巴西人的私隱和言論自由的使命」[11]。
中國大陸
2015年7月10日後,Telegram的創始人Pavel Durov於推特上曾多次說到其服務遭受攻擊[12]。
Greatfire的測試結果顯示,Telegram在2015年7月11日已經無法在中國大陸訪問[13],最晚的「未屏蔽」測試結果是在2015年5月21日[14]。
2015年7月12日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抨擊709事件中被逮捕的多名維權律師和訪民,稱他們使用Telegram批評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15][16]。
Telegram 於同年7月13日在其博客上宣布[17],該服務在該月10至12日受到東亞攻擊者的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18][19]。
在2025年5月於北京舉行的第12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中,多家隸屬或服務於中國公安部的研究單位與民營企業發表了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規模監控方案;其核心技術可直接偵測並分析Telegram加密訊息與VPN流量,並透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推出的「個人極端行為多維度智能分析」平台,對使用者進行行為預測與溯源。官方宣稱,這些工具可在防範「單狼式」攻擊時快速鎖定目標,顯示中國對Telegram的管控已從傳統封鎖升級為主動監視與預判。[20]
香港
2019年6月,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期間,香港的很多抗議者使用Telegram這個社交媒體來逃避電子監視,協調他們反對「逃犯條例」的抗議示威活動。[21]11日晚,香港警方以涉嫌「串謀公眾妨擾罪」為由逮捕了某反送中討論群的一名管理員。[22][23][24][21]之後幾日,Telegram遭受「強大的」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黑客透過發送大量垃圾請求,試圖癱瘓目標伺服器,其中大部分請求被認為來自中國大陸[25][26][27][28][29][30]。
2019年10月31日,香港高等法院頒布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地及故意地在連登和Telegram等互聯網平台或媒介,傳播、發布或重新發布任何促進、鼓勵或煽動任何人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的信息,有效期至2019年11月15日。[31]
2020年3月29日,Telegram頻道「開掛之達人」被香港警察指散播仇恨的言論及虛假資訊、煽動暴力、鼓勵不守法,包括教人製造武器、縱火堵路、阻塞鐵路,攻擊警方或持不同意見人士。經調查後,警方於2020年3月27日在屯門拘捕32歲的頻道擁有人,警方指該頻道載有煽動刊物,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第10條,將該頻道內的內容刪除,並張貼「此頻道的內容已被香港警察移除」圖片以示公眾。[32]
Remove ads
2022年5月,據頭條日報報道,私隱專員鍾麗玲透露正考慮就屢次的上載起底資料平台設立黑名單,消息指包括Telegram,私隱公署表示自2019年起,已留意到本港很多起底訊息,不少是從Telegram群組發出,當中大部分涉及政治因素,被起底人士包括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以至一般市民等,揚言公署正積極考慮首次引用《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66L條所賦予的權力,停止或限制市民接達相關平台上有關訊息發布所在的部分,甚至是整個平台不能瀏覽。[33]私隱專員公署回應指不會就個別個案的執法行動作出評論,會視乎有關的起底訊息的數量及頻密性,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減低對受害人的傷害。[34]
伊朗
2015年5月19日,伊朗的電信公司在包括德黑蘭省的部分省份突然屏蔽了Telegram[35][36]。
2017-2018年伊朗示威後,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屏蔽所有社交媒體,包括Telegram[37]。2017年1月13日晚,解除了屏蔽[38][39] 。2018年5月1日,伊朗政府屏蔽了Telegram[40][41],指責它助長了街頭抗議[42]。
俄羅斯
2018年3月,俄羅斯最高法院駁回Telegram的上訴,並裁定Telegram有義務授權安全部門獲取用戶的消息等信息[43]。同年4月,因為Telegram一直拒絕交出密鑰,俄羅斯聯邦通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下文簡稱RKN)請求法庭在全國範圍內封鎖Telegram[44] Telegram CEO在2018年5月末帖文表示RKN表示要封鎖Telegram之後,Apple就停止批審Telegram提交的更新版本,導致應用程式在全球所有地區均無法通過更新審查。由於重要的安全補丁和錯誤修復無法更新,iOS用戶處於風險當中[45]。2020年6月19日,RKN宣布解除Telegram禁令[46]。
2023年3月1日,俄羅斯政府的媒體監督機構Roskomnadzor宣布封禁了九個外國聊天軟件,其中包括Telegram。[47]
泰國
2020-2021年泰國示威中一些參與者使用Telegram組織集會。2020年10月19日,泰國電視業務和國家電信廣播委員會被要求屏蔽Telegram[48]。
台灣
2024年5月16日,新竹市政府在未經台灣網絡資訊中心同意的情況下,以禁止未成年人性影像為由直接要求多個政府單位、學校與業者封鎖Telegram,其中國立清華大學已開始封鎖。[49][50]
越南
2025年5月21日,越南當局以Telegram不配合打擊其用戶犯罪為由下令電信服務提供商封鎖該應用程式。[51][52]
尼泊爾
2025年7月18日,尼泊爾電信監管機構宣布禁止Telegram即時通訊應用在國內使用。尼泊爾電信管理局(NTA)表示,禁止理由是網絡詐騙和洗錢活動猖獗,並且要求所有電信服務提供商自至日起立即屏蔽Telegram[53]。
肯雅
2025年6月25日,肯雅政府在2025年肯雅抗議活動期間禁用了Telegram。[54]
索馬里
2023年8月20日,索馬里政府宣布禁用即時通訊應用Telegram、視頻分享平台TikTok以及在線博彩網站1XBet。該禁令原定於8月24日生效,針對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並威脅稱若不遵守禁令,將採取法律行動。通信和技術部長賈馬·哈桑·哈利夫(Jama Hassan Khalif)為該禁令辯護,聲稱這些平台被「恐怖分子和不道德團體」利用,「向公眾不斷傳播恐怖圖像和虛假信息」。[55][56][57][58][59] 在禁令發布前的一段時間裏,包括色情內容在內的露骨內容在Telegram群組中廣泛傳播,引發了人們對保守的穆斯林佔多數的索馬里網絡安全問題的擔憂。這種擔憂對於無人監管的青少年尤為強烈。此外,這一決定是在政府計劃對「青年黨」發動第二次軍事攻勢之前不久做出的。「青年黨」是一個與阿爾蓋達組織有關聯的伊斯蘭激進組織,15年來一直在與索馬里政府作戰。「青年黨」經常使用TikTok和Telegram發布其活動信息。
這項禁令遭到了索馬里公民的批評,尤其是那些依靠這些平台獲得收入的民眾。許多索馬里用戶表示擔心,這項禁令會對他們的生計產生負面影響。一些內容創作者認為,政府應該針對違反平台準則的個人用戶,而不是訴諸「集體懲罰」,以解決他們的擔憂。另一些人則強調,這些平台為他們提供了就業機會,並在這個失業率高企的國家提供了收入來源。此外,還有人擔心,這項禁令會限制索馬里青年的言論自由和獲取信息的權利。索馬里聯邦議員兼TikToker阿卜杜拉赫曼·阿卜迪沙庫爾(Abdirahman Abdishakur)認為,該禁令缺乏正當程序,並呼籲對社交媒體公司進行監管和合作,而不是徹底禁止。他強調了這些平台對於與年輕人互動並了解他們對國家問題的看法的重要性。
波蘭
自2022年以來,波蘭已屏蔽了部分屬於俄羅斯新聞機構的Telegram 頻道,其中主要包括 RT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0][61] 自2024年12月6日起,波蘭部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已在全國範圍內屏蔽了Telegram。[62]
烏克蘭
2024 年 9 月 21 日,烏克蘭政府宣布禁止在國家發行的設備上訪問 Telegram。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