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屈家嶺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屈家嶺遺址是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在中國湖北省荊門市屈家嶺管理區[1],為屈家嶺文化的命名遺址。1988年成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該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3]。
發現
1954年冬,為配合石龍水庫工程建設,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工程周邊進行了文物調查,在幹渠發現該遺址。1955年至1957年間,水庫工程指揮部文物工作隊、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荊州博物館,先後進行了三次發掘。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發表的科研報告《京山屈家嶺》指出:「屈家嶺遺址出土的遺物,具備了較多的特有的文化特徵,應屬於已發現的新的一個文化系統,因此我們把它命名為『屈家嶺文化』。」[4]此後長江中游又發現了多處屈家嶺文化遺存。
特點
屈家嶺遺址出土了大面積的人類居住遺蹟,如房屋、墓穴等,經碳14測定,建造年代距今約4600年至5000年。同時發現的生產器具有磨製石斧、石鏟、石錛、石鐮,陶製紡輪,以及生活用陶器,如陶碗、陶豆、陶罐等。這些陶器的形制明顯區別於同時代的黃河流域晚期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其它文化體系,其雙弧形折壁成為鑑別屈家嶺文化的重要標準。
文物保護情況
1956年11月15日,以「京山縣屈家嶺附近遺址」的名義被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5];1988年1月13日,以「屈家嶺遺址」的名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
其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為:東起青木河,西至青山坡路,南起青木河與青山坡路交匯處,北至廟灣到劉集一線,南北長1300米,東西寬1200米,面積156萬平方米,其中,青山坡路往東至橢圓形土丘之間的水田部分為一般保護區,土丘西沿向東直至青木河為重點保護區,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00米,面積60萬平方米[7]。
立法保護
2023年1月1日,荊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荊門市屈家嶺遺址保護條例》開始施行。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立法保護屈家嶺遺址[8]。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