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
天牛科瘤叉尾天牛属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保氏瘤叉尾天牛(學名:Mesechthistatus yamahoi)為天牛科瘤叉尾天牛屬的動物,為臺灣特有種天牛,其種小名是以此種正模標本的採集者山保禮助命名(正模標本採集於阿塱衛,即今臺東縣達仁鄉安朔村一帶)。在1943年被首次發現後就少有紀錄,加上棲息地已遭嚴重的開發與造林,因此一度被認為是已滅絕的物種[3]。直到2010年代起,出現少許的影像紀錄,成為臺灣少有的拉撒路物種。
此種天牛屬於少數不會飛的天牛[4],翅的基部具有不明顯的翅芽[5],棲息於海拔 300 至 1600 公尺的闊葉林,多於夜間活動且有趨光性,平時可能有隱匿於枯枝落葉間的習性。體長約 1.6 至 2.3 公分,全身褐色,前胸側緣有明顯鈍刺,翅鞘中後方具明顯呈三角形黑色斑塊[3]。
目前山保氏瘤叉尾天牛的分類仍然沒有一致的看法,學名 Mesechthistatus yamahoi 為 2002 年所發表[6],台灣的學術機構也大多使用這個學名,但早在 1961 年,就已有學者將本種歸入 Mimechthistatus 屬(此屬於 1956 年發表),直到現今仍有許多國際的學術機構使用 Mimechthistatus yamahoi 這個學名。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