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東省 (清朝)
清朝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東省(滿語:ᡧᠠᠨ᠋ᡩᡠ᠋ᠩ
ᡤᠣᠯᠣ,穆麟德轉寫:šandung golo),為清朝的內地十八省的一個省。
Remove ads
歷史
明朝時期,由於經歷小冰期(約1550年至1770年)[1][2],糧食減產、饑荒連年[3],再加朝廷苛政[4],明朝農民叛亂此起彼伏[5]。到清朝康熙年間,山東的農業逐步得到恢復,耕地達到9000餘萬畝,重新成為中國的人口大省之一。1668年(康熙七年)7月25日山東省發生郯城大地震[6],震中烈度高達XII度,造成約5萬人死亡,占當時人口總數約千分之三[7]。而自順治元年(1644年)至鴉片戰爭(1840年)近200年間,山東發生有記載的水、旱、蝗、雹、地震等自然災害達五十次左右[8][9]。
1855年,黃河北遷,恢復從山東入海。此後,山東段的京杭大運河逐漸淤廢,濟寧、臨清和東昌(聊城)等城市也迅速衰退下去,大批運河工人失業。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北上欲攻佔北京。1860年6月3日,法國3000人軍隊佔領煙臺山,法佔煙臺時期開始。1861年8月22日,煙臺成為山東第一個開放口岸[10]。當時,海運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主要方式,煙臺也迅速繁榮起來。
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日軍攻佔威海,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1898年,青島和威海分別租借給德國和英國,威海始終只是一個海軍基地,青島則在德國和日本的殖民統治下發展成北方重要的工商業城市。
德國還修築了從青島通往濟南的膠濟鐵路(1905年),和津浦鐵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膠濟鐵路沿線的濟南、濰縣(濰坊)和周村都成為自開商埠,城市有很大發展。
山東也是西方傳教士在華傳教的重點省份。19世紀,天主教在山東省開闢了南境、北境和東境3個教區,主教座堂分別位於兗州、濟南和煙臺。山東南境教區由德國聖言會負責,北境和東境教區由意大利和法國方濟各會負責。基督教(新教)方面,則同時有許多差會立足山東,包括來自美國的美北長老會、美南浸信會、美國公理會、美以美會,來自英國的英國浸禮會、聖道公會、聖公會、普利茅斯弟兄會、中國內地會,以及德國信義會。美北長老會在登州(蓬萊)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現代高等學府——登州文會館(濟南齊魯大學的前身)。1899年,義和團從山東興起,攻擊遍布全省的西方傳教士。
清末,面對俄國和日本的威脅,東北終於向漢族移民開放,加上民國初年張作霖的鼓勵措施,在100年間有為數上千萬的山東農民從海陸兩路闖關東謀生,成為今天東北人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Remove ads
督撫沿革
1644年,設山東巡撫、山東布政使司,駐濟南府;登萊巡撫,駐登州府。1652年裁撤登萊巡撫。1649年—1658年,設直隸山東河南總督;1661年—1665年,設山東總督,駐濟南府;1669年,裁撤直隸山東河南總督。1728年—1735年一度再設河南山東總督(河東總督),管理河南和山東。河東總督裁撤後,山東只有巡撫,沒有總督。
行政區劃
山東省行政區劃圖(1820年) |
清朝下轄十府、三直隸州,共計八州、九十六縣: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