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工段營造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工段營造錄》,清代李斗著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收入《揚州畫舫錄》卷十七。乾隆年間,揚州鹽商富豪在瘦西湖邊大興土木,建造園林、別墅。據李斗自序,三十年來,「曾往來於諸工段間,閱歷既熟,以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皆登而紀之」,將揚州瘦西湖上的工段營造制度方面的見聞,寫成《工段營造錄》,附於《揚州畫舫錄》卷十七[1]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頒布了欽定的《工程做法》(又稱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對建築制度作出嚴格的規範化,李斗《工段營造錄》成書在《工程做法》之後數十年,當時清代營造標準已經定型,書中反映的揚州瘦西湖上工段營造法則,確實反映清代《工程做法》,大部分術語和營造標準,和清代工部《工程做法》相符。
1931年 中國營造學社出版《工段營造錄》單行本。
內容
《工段營造錄》全書49章:
- 平地盤,畫圖樣,按式作紙屋樣板。
 - 平基土作
 - 華表做法
 - 方亭與六柱圓亭做法
 - 大木做法:檐柱、金柱、大小額枋、平板枋、挑尖枋、隨梁枋、挑檐桁枋、正心桁、里外兩拽枋、井口枋、老檐桁、天花梁、七架梁等。
 - 七檁三滴水歇山正樓 做法
 - 折料法則
 - 斗科做法:柱頭科、平身科、角科;大斗、正心瓜拱、正心萬栱、頭二昂、單材瓜拱、單材萬拱、廂栱、十八斗、槽升、三才等。
 - 自喻皓造木經
 - 木植見方之法
 - 搭材匠
 - 營舍之工
 - 筒瓦
 - 墁地
 - 大脊
 - 牆腳跟
 - 砍磚匠
 - 琉璃瓦
 - 糙尺
 - 石料
 - 湖上地少屋多
 - 頂為浮圖
 - 裝修
 - 古者在牆為牖
 - 建造橋樑
 - 雕鑾匠之職
 - 琉璃轉盤鼓兒影壁
 - 覆橑
 - 銅料做法
 - 亮鐵槽活
 - 油漆匠
 - 畫作以墨金為主
 - 六典中裝潢匠
 - 花架有一面夾堂之分
 - 匾有龍頭素線之分
 - 廳事如殿也
 - 正寢曰堂
 - 正構皆曰閣
 - 兩邊起土為台
 - 樓與閣大同小異
 - 行旅宿會之所館曰亭
 - 古者肅齊不齊曰齋
 - 浮桴在內
 - 大屋中施小屋
 - 古者依水為屋
 - 陳設以寶座屏風為首務
 - 結綵屬之官廳部
 - 鋪地用棕毯
 - 民間廳事置長几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