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比耶反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比耶反應(Barbier reaction)是有機反應。它是指在羰基化合物等親電試劑的催化下,鹵代烴等金屬或者其鹽類等作用生成有機金屬試劑,並與反應體系中的羰基化合物反應,生成仲醇或者叔醇的反應。

這個反應和格林納反應十分類似,但最重要的區別是巴比耶反應屬於一鍋法合成,而格氏反應中則需要在加成羰基化合物前分開準備格林納試劑。[1]巴比耶反應是一個親核加成反應,使用的是對水不活躍和相對便宜的金屬(對比格氏試劑和有機鋰試劑),因此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很多情況下反應可以在水中進行,亦符合綠色化學的標準。這個反應的名字是因為維克多·格林尼亞的老師菲利普·巴比耶英語Philippe BarbierPhilippe Barbier英語Philippe Barbier)而得名。

巴比耶反應的例子有:⑴ 炔丙基溴和丁醛在鋅作還原劑時在水的反應:[2]

Thumb
巴比耶反應
如果以炔烴而不是末端炔烴取代,便會有利累積二烯烴的生成。

二碘化釤作還原劑的分子內巴比耶反應:[3]

Thumb
巴比耶反應

⑶ 在粉作還原劑之下,取代烯丙基溴與在四氫呋喃中的甲醛發生的反應:[4]

Thumb
Barbier reaction
巴比耶反應後發生烯丙基重排生成末烯

⑷ 在粉作還原劑之下,溴代環己烯與苯甲醛在水中的反應:[5]

Thumb
由實驗測得的反應的非對映異構選擇性比例為赤式蘇式=83:17
Remove ads

相關反應

參考資料

外網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