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宜諾斯艾利斯公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宜諾斯艾利斯公約》1910年8月11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簽署,是一部版權公約。通過該公約,包含權利保留聲明的作品實現了在各簽署國的版權互認。根據公約第3條,任何簽署國登記的作品,只要作品內標註了「權利」的「保留」,就授予其在所有簽署國的著作權。版權聲明通常使用短語「保留所有權利」(英語:all rights reserved, 西班牙語:Todos los derechos reservados, 葡萄牙語:Todos os direitos reservados),但實現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在美國法律里,僅需作者和出版的年份信息。根據公約第6條,第7條,版權保護期限為本國和來源國中較短的時間(較短期限法則)。聲明保留的要求相當模糊,導致了更冗長和法律化的措詞。雖然國際版權的法律不斷發展,但這種情形仍一直存在着。
Remove ads
簽署國
Remove ads
參考
- ^ 世界版權公約 日內瓦文本, 日內瓦, 1952-09-06.
- ^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 巴黎文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巴黎, 1979-09-28.
- ^ 美國沒有採用較短期限法則。
- ^ 美國於1911年5月1日向阿根廷政府交存了批准書,因此該條約對其他當事方在該日期後三個月生效(第16條)。直到1914年7月13日美國才宣布該條約.
- ^ "美國國際版權關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 Copyright Office Circular No. 38a, 2003-08.
- ^ 截至2000-01-01世界版權公約日內瓦文本的締約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dates given in the document are dates of ratification, not dates of coming into force. The Geneva Act came into force on 1955-09-16 for the first twelve to have ratified (which included four non-members of the Berne Union as required by Art. 9.1), or three months after ratification for other countries.
- ^ 截至2006-05-30伯爾尼公約締約方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