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氏鳥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氏鳥屬(學名:Brodavis)為黃昏鳥目布氏鳥科(Brodavidae)下的唯一一屬鳥類,主要棲息於白堊紀晚期(坎帕期至馬斯垂克期)北美洲及亞洲的淡水環境。由賴瑞·馬丁、夫根尼·庫洛克金及提姆·托卡里克於2012年進行發表及命名,布氏鳥屬目前已知包含了四個物種。
其模式種美洲布氏鳥的正模標本為發現於馬斯垂克期加拿大法國人組,編號RSM P 2315.1 的左蹠骨化石。
貝氏布氏鳥的正模標本為發現於馬斯垂克期(6,680萬至6,600萬年前)美國南達科他州地獄溪層,編號PIN 4491-8的左蹠骨化石[1]。
蒙古布氏鳥的正模標本為發現於馬斯垂克期蒙古耐梅蓋特層,編號PIN 4491-8的左蹠骨化石。
瓦氏布氏鳥於2007年由詹姆斯·馬丁及阿曼達·科德斯珀森發表及命名,最早被分類至潛水鳥屬,正模標本為發現於坎帕期(8,150萬至8,050萬年前)美國南達科他州西南部的沙龍泉組,編號SDSM 68430的左跗蹠骨化石[2]。瓦氏布氏鳥目前分類於布氏鳥屬下,但牠們也可能屬於自己獨立的屬。
布氏鳥屬為第一個發現生存於淡水環境且存活年代最晚的黃昏鳥目演化支。雖然黃昏鳥目約於早白堊世結束時失去了飛行能力,但布氏鳥屬較低程度的骨肥厚意味着牠們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飛行能力[3]。
2015年,一項物種水平的系統發育分析發現黃昏鳥目之間存在以下關係[4]。
黃昏鳥目 Hesperornithes |
|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