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希拉里·克林頓

美國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希拉里·克林顿
Remove ads

希拉里·戴安·羅得罕·克林頓(英語: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1947年10月26日),美國民主黨籍政治人物、律師、作家,生於伊利諾州芝加哥,畢業於威爾斯利學院耶魯大學法學院,現任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皇大學校監、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及佐治城大學婦女、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名譽創始主席[2][3]。曾擔任美國國務卿聯邦參議員美國第一夫人。其丈夫是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曾隨其丈夫的職務變遷擔任過阿肯色州及美國第一夫人。

快速預覽 希拉里·克林頓 Hillary Clinton, 第11任貝爾法斯特女皇大學校監 ...
Remove ads

2001年當選為紐約州的聯邦參議員。2008年,首度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雖然在民選得票領先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巴拉克·奧巴馬,但最終在黨代表票數敗給奧巴馬。在奧巴馬當選總統後被任命為美國史上第三位女性國務卿[註 1],也是首位及唯一擔任過內閣閣員的美國第一夫人[4][5]

2016年,再次參與民主黨總統初選並勝出,成為美國史上首位女性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同年年底總統大選中領先共和黨對手當勞·特朗普近287萬普選票,但特朗普掌握過半選舉人票以致她敗選[6][7][8][9]。2019年3月5日,克林頓在接受News12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不會參選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10]

2014年起,希拉里·羅得罕·克林頓獎(The Hillary Rodham Clinton Awards)以她的名字設立,一年一度頒發於佐治城大學,旨在表彰促進婦女權利與對世界安全、和平做出貢獻的傑出女性。[11]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Thumb
希拉里·羅得罕·克林頓的早年生活照片,現藏於克林頓總統中心

希拉里在1947年10月26日於芝加哥邊水(Edgewater)醫療中心出生,她生於伊利諾州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是共和黨人休伊·E·羅得罕,母親是桃樂絲·豪厄爾·羅得罕。希拉里·羅得罕父親有威爾斯英格蘭血統,母親有威爾斯、蘇格蘭法裔加拿大血統。她從小就對各種領導職位表現出極大興趣,是學校和社團中的活躍分子。

希拉里在早年曾是共和黨的支持者,在196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支持當時被視為保守派代表人物的貝利·高華德,但高華德在同年的總統選舉大敗,期間的經驗使其喜憂參半。到了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她不滿理查·尼克遜抵制溫和派的洛克斐勒共和黨人英語Rockefeller Republican,加上她反對越戰以及支持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等立場,在同年舉行了提名尼克遜競選總統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後,她轉而支持民主黨

1969年大學畢業時,希拉里成為第一個在衛斯理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學生,而她富有爭議的演講也引起全國的注意。1973年,希拉里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開始律師生涯。畢業之初她曾加入國會水門事件彈劾調查小組。在未通過哥倫比亞特區律師資格考試但通過了阿肯色州律師資格考試之後,希拉里在1974年8月同她當時的男友比爾·克林頓搬到後者的老家阿肯色州。之後她在阿肯色大學費耶特維爾校區法學院任教,是當時法學院僅有的兩位女性教員之一。

Remove ads

婚姻與職業

Thumb
希拉里·克林頓(1992年)

1974年,她參與彈劾尼克遜總統的調查,從而開始她的從政生涯。期間她藉此機會發展人脈,結識名流政要,為自己日後大目標奠定了基礎。

1975年,希拉里·羅得罕與比爾·克林頓結婚,育有一女雀兒喜·克林頓(1980年出生)。結婚初時,希拉里拒絕改從丈夫姓氏,仍堅持自稱「希拉里·羅得罕」。在保守的阿肯色州,此舉明顯過於激進,被認為缺乏傳統家庭觀念,也對比爾·克林頓的政治產生負面影響。比爾·克林頓在1980年敗選後,經過權衡利弊,為免影響丈夫和自己的政治前途,希拉里最終讓步,從此真正成為了「希拉里·克林頓」。

在1979年至1981年和1983年至1992年擔任阿肯色州第一夫人12年期間,希拉里一直活躍於兒童福利的組織中,並擔任沃爾瑪及其它一些公司的董事;在此期間,她亦投入州的教育工作。1979年,她成為羅斯律師事務所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合伙人。之後,希拉里在1988年和1991年被評為「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律師」。

Remove ads

美國第一夫人

Thumb
克林頓一家於白宮

作為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在白宮政策事務中佔據着突出的地位,普遍認為她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實權的第一夫人。在八年期間,她是第一個在白宮內擁有自己辦公室的第一夫人,且在克林頓任內賦予職權範圍內執行不少改善教育和醫療的政策和措施。

Thumb
1993年於專機上玩GameBoy

1994年,她力主推行的健康保險計劃,卻未能獲得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通過,健保計劃失敗使共和黨成功以此作為議題,從而奪回失去四十年的國會控制權。此役之後,使她此後轉趨低調,而她轉而參與更多國際上的事務,減少在國內政策的扮演角色。但在1997年,她還是協助通過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保險計劃和領養與安全家庭法案。

1995年9月5日,她在北京代表美國參加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期間她提倡女權的演講內容至今仍備受推崇,特別是演講結束時所講「人權就是婦女的權利,婦女的權利就是人權」。國內保守派指責她在北京推進「激進的女權主義議程」。天主教團體稱這個由世界各地1500名代表參加的大會「反家庭」。[12]

1996年,希拉里因白水事件之故而在聯邦大陪審團前作證,成為首位被傳喚的第一夫人。

1998年,萊溫斯基事件轟動全球後,希拉里與克林頓的婚姻狀態一度成為全球焦點。許多支持者敦促希拉里同克林頓離婚,但她最後選擇忍讓妥協,支持並原諒克林頓,並反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克林頓彈劾案。她的決定捍衛了她自己和克林頓的政治前途,但很大程度上背離了她一向積極提倡的女權主義理想。當時有報導指希拉里在擔任紐約州參議員時因為丈夫比爾·克林頓風流作風依舊而打算離婚,甚至連離婚文件都已準備好,但因政治原因而最後不了了之。[13]

參議員生涯

Thumb
2001年1月3日,希拉里在副總統阿爾·戈爾監誓下就任美國參議院議員。

2000年,希拉里搬遷到紐約並當選美國參議院議員,成為第一位獲得公職的第一夫人和紐約州第一位女性參議員。她的競選策略和丈夫克林頓相似,即以滿足選民的實際物質利益為主要手段,同時更加偏重於健康、兒童、社區等婦女關心的話題。就任參議員以來,希拉里一面維持自由派選民的支持,一面在爭奪中間選民上面頗下苦功,包括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隨着伊拉克戰爭局面的持續惡化,希拉里在2007年表態參選總統後又轉變態度,開始反對布殊政府的內政外交。然而希拉里曾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決定,仍在她後來的總統競選中成為留給對手的把柄。

在2006年11月7日進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希拉里以絕對優勢連任紐約州參議員,得票中以女性選民居多。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Thumb
2008年2月3日,希拉里在明尼蘇達州的競選活動。

作為美國政治中的重要人物,希拉里在仕途上更上一層樓的願望是比較明顯的,輿論普遍認為她已為競選總統私下籌備多年。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在她的個人網站宣佈,她正組建競選總統研究委員會,明確表示加入2008年總統職位的角逐。

在初選開始之前,她的情況是諸多民主黨參選人中最為樂觀的,在民意調查和獲得資金兩方面都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2007年8月,由於其金主徐詠芫陷入政治獻金醜聞,使她的聲譽蒙上一層陰影。9月,她的競選團隊退還了所有由徐詠芫拉來的贊助,基本平息了風波。

2008年民主黨黨內初選,希拉里一開始在全國民意調查中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且已經擁有相當數量的超級黨代表支持,政治評論員都預料希拉里將代表民主黨參加總統大選,但是政治的不可預測性在本次初選中表露無遺。民主黨政壇新秀非裔美國人巴拉克·奧巴馬參議員異軍突起,與希拉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奧巴馬在愛荷華州的全國第一個初選黨團投票中勝出,震撼選情。其後,奧巴馬和希拉里在長達六個月的初選中互有斬獲,各居勝場,難解難分。6月3日,最後兩場初選完成投票,奧巴馬最終獲得足夠的黨代表票贏得提名,但事實上希拉里在初選中總共獲得了約1800萬張普選票,在普選票上超過奧巴馬17萬票,卻因民主黨特殊的黨代表票比例分配制度,民主黨的黨代表票設有超級黨代表,導致希拉里的黨代表票落後。希拉里在不少大州如紐約州和加州都勝出,但因部分超級黨代表在初選結果後轉而支持奧巴馬,在與奧巴馬互有勝負的情況下,奧巴馬的黨代表票總體上仍較希拉里多。希拉里在6月3日對奧巴馬表示祝賀,但直到7日初選結束後,才正式承認競選失敗。原本預期希拉里可以在黨代表大會舉行時才宣佈結束競選,但為免在黨代表大會舉行時才宣佈退選造成黨內不和,希拉里提前結束競選,轉而支持奧巴馬。

更多資訊 候選人, 承諾代表人票 ...
Remove ads

美國國務卿

Thumb
作為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發表演講,強調網絡自由的重要。
Thumb
2010年5月26日,希拉里與韓國總統李明博青瓦台會面

2009年至2013年,希拉里在奧巴馬政府第一任期的內閣擔任國務卿,期間她響應阿拉伯之春而主張美國軍隊介入利比亞,對伊朗採取制裁且要求縮減核武,並支持與伊朗達成核協議。然而其任內也有不少爭議,例如班加西攻擊事件以及日後被指其在任內使用個人的電子郵件帳戶處理公務而引發「電郵門事件」的風波,該事件最終影響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Thumb
2011年12月1日,希拉里訪問緬甸昂山素姬會面
Thumb
2012年2月4日,希拉里在德國慕尼黑與時任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會面

2008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當選人奧巴馬宣佈提名希拉里出任第67任美國國務卿,並於2009年1月21日獲參議院通過任命後正式就職[14]。希拉里在任內出訪了112個國家,有超過400天是在飛機上度過,是美國史上出訪次數最多的國務卿,而其後繼者約翰·克里在2013年至2017年任內的出訪次數雖少於希拉里,但飛機上度過的時間超越希拉里。

2009年6月1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訪問拉丁美洲的期間曾與希拉里短暫交談[15]。同年7月18日,希拉里首次作為美國國務卿出訪印度,她此行的第一站是孟買,並在那裏悼念2008年11月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中的受害者[16]

英國廣播公司於2010年10月報導希拉里出訪亞太六國,分別是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澳大利亞[17][18]

2012年9月11日,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遇襲案造成四名美國人死亡(包括駐利比亞大使),希拉里在事件中的角色備受質疑,一直受到共和黨的批評。同年12月底,希拉里因之前在家中暈倒導致輕微腦震盪,並於30日因出現血栓而入院治療。而早在2011年3月,希拉里就曾表示自己不會再擔任下屆政府的國務卿,因此總統奧巴馬於2012年12月21日提名參議員約翰·克里繼任其第二任期的國務卿,並於隔年2月1日正式交接。

Remove ads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2014年6月10日,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出版自傳《艱難的抉擇》(Hard Choice),希拉里為宣傳新書進行了一系列的造勢活動,被媒體指出頗有為大選積攢人氣之意,同時民主黨有不少重量級政治人物支持她角逐總統選舉的計劃[19]。在同月16日出刊《人物》雜誌專訪中,希拉里透露有意參加美國總統選舉。而媒體分析稱,希拉里採取積極的媒體策略,似乎意在淡化對其過去的爭議,進而專心準備大選。

2015年4月12日,希拉里在Twitter發佈影片,正式宣佈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20],將第二次爭取民主黨的總統提名。2016年6月9日,她取得多數黨代表票,擊敗伯尼·桑德斯,正式獲得民主黨提名資格,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對決共和黨候選人當勞·特朗普。9月11日,在九一一事件紀念活動中,希拉里的身體狀態似乎不佳,而她的健康問題在選舉期間亦引起關注。2016年11月8日,她取得的普選票較多、但掌握的選舉人票較少,因此敗於當勞·特朗普,無緣成為美國首位女性總統。

更多資訊 候選人, 承諾代表人票 ...
更多資訊 候選人, 普選票 ...
Remove ads

郵件門

健康指責

2016年2月27日,在南卡羅萊納州的初選中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希拉里在台階上滑倒,在她身邊幾個人的幫助下上了台階。這張照片在2016年8月在美國熱傳,引發選民就希拉里健康問題的質疑。而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當勞·特朗普也多次借健康問題攻擊希拉里,2016年8月6日特朗普在回應電郵門事件時,特朗普指責希拉里稱:「她腦子裏短路了,她有問題。」而美聯社的比較顯示希拉里曾在2012年因腦震盪造成血栓,腿部則患有深靜脈血栓和甲狀腺機能減退,但其醫生則表示血栓已在2015年痊癒,心血管和膽固醇等指標也都正常[21]

2016年8月17日,在美國福克斯新聞的一檔關於特朗普的電視節目中,在問到關於媒體偏見的問題時,特朗普聲稱希拉里:「她真的沒做多少事情,她照着提詞器念完了演講稿,然後就消失了。我不清楚她是不是回家了,她回家睡覺去了吧,我想她是睡覺去了。我猜有很多個周末她都在休息,她經常休息。你知道的,坦白來說,這不大公平。」但被部分分析人士認為這番話「別有用心」旨在借健康問題攻擊希拉里[22]。部分美國專家和主持人也對希拉里的健康和醫療服務方式表示關切與擔憂[23]紐約時報的一名作者報道了希拉里試圖多次隱瞞選民她有11根腳趾,而這根多餘的腳趾長在右腳[24]

希拉里回應

面對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針對希拉里健康狀況的指責,2016年8月22日,希拉里在美國廣播公司深夜談話節目「占美·基梅爾秀」節目是表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稱特朗普的指責為「滑稽伎倆」,認為特朗普為贏得總統選舉而「不擇手段」,並徒手打開一罐醃菜,以證實自己身體健康。對於是否攻擊特朗普的健康狀況,希拉里表示對其不屑一顧,說特朗普「他像一匹馬一樣強壯」。美國的一位教授認為,因特朗普的攻擊,希拉里可能將公佈其體檢報告[25]

紀念日暈倒

2016年9月11日,希拉里出席「9·11」事件的紀念日活動,但因身體不適決定提前離場,且在即將上車時突然疑似暈厥,由保鏢扶着上了車,甚至掉了一雙鞋[26]。其健康狀況立即遭到美國民眾質疑[27]。當天晚間,希拉里的私人醫生表示希拉里在同年9月9日即被檢查出患有肺炎,而紀念日當天希拉里有中暑和脫水等症狀,但稱希拉里目前恢復得很好[28]。事後,希拉里的競選團隊表示將儘快公佈更詳細的希拉里健康狀況,並表示希拉里在確診肺炎後就應該立即公佈。而特朗普則認為民主黨不會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換掉希拉里[29]。此後,希拉里被曝光在過去的20多年裏多次隱瞞病情超負荷的工作,也有人認為希拉里刻意隱瞞病情是為了參選總統[30]

傳言四起

事後,雖然希拉里的醫生聲稱其患上的是肺炎,但根據赫芬頓郵報發佈的博客文章指出希拉里已經患上了帕金森氏症維基解密也公佈了有關希拉里患上了帕金森氏症與藥物相關的報道,而美國鏡報的博客則通過列舉希拉里一年內多次咳嗽的次數紀錄反駁了希拉里稱一年會發作兩次的說法,而專家認為該現象可能與帕金森氏症有關[31]。英國快報甚至引用了一名美國匿名專家的話,猜測克林頓患上了晚期血管性痴呆,其壽命有可能不會超過18個月,而該專家則通過一系列手段將希拉里的病情上傳到了Youtube[32]。而據美聯社報道,英國泰晤士報的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調查者表示不相信希拉里競選團隊關於希拉里健康狀況的說法[33]。在希拉里暈厥後感到身體不適遂前往其女兒雀兒喜的公寓休息時,被陰謀論者對比前後希拉里的圖片指責她在之後使用了替身[34]

復出

2016年9月15日,希拉里在北卡羅萊納州重新開始拉票,並表示決不放棄且將堅持為普通人的權益而奮鬥,希拉里的競選團隊也聲稱希拉里在服用了藥物後恢復良好[35]

選後活動

2017年5月15日,她在自己的Twitter上宣佈發起新的政治團體「團結前進」(Onwards Together)[36][37]

2017年9月12日,出版她在選戰期間的回憶錄《何以致敗》。

政治立場

希拉里與其丈夫比爾·克林頓一樣,都是富有爭議的政治人物,所作出的政治決定不少也存在爭議性。希拉里從政後,曾長期跟共和黨的溫和派合作,同時遊走於民主黨內的自由派和中間溫和派之間;惟一般認為其依然具有偏向自由派的色彩。

2005年5月的一次蓋洛普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4%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屬自由派,30%認為她屬溫和派,僅9%認為她屬保守派

一般認為希拉里在國內事務、特別在社會議題上是自由派,而經濟議題上她極力推行全民健保政策,但同時她亦支持開放的自由貿易政策,她於1990年代支持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不少支持民主黨的工會反對自由貿易協定,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會傷及工人的就業,因為大量來自墨西哥的工人會加入美國的勞動市場),而在國防及外交上是民主黨內的鷹派,支持奉行干涉主義的外交政策。在參議員任內,作為民主黨員的她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使她在後來的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被質疑投票決定及攻擊其取態,總的來說,民眾對她的看法並無太大變化,多數人仍然認為希拉里屬於偏向中間的自由派,而共和黨保守派也一直對她十分不滿。

對台灣立場

希拉里被揭露曾覆議放任中國大陸併吞台灣,藉此換取中國大陸政府註銷對美國上美元的債權[38][39]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場

根據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披露的資料,希拉里·克林頓曾在擔任國務卿時,當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主張美國會力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染指南海,並稱倘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南海全都是中國的,那美國也可以說太平洋是「美國海(American Sea)」[40],並進一步表達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力制止朝鮮核武計劃,美國將會「用飛彈圍堵中國」[41]

著作

回憶錄
  • 《希拉里回憶錄 親歷歷史》2003年,中文版2003年譯林出版社。
  • 《希拉里回憶錄 艱難抉擇》2014年,中文版2014年台灣商業周刊版《希拉芯回憶錄 抉擇》。講述了她在奧巴馬政府中任國務卿時所面臨的外交抉擇。
  • 何以致敗》2017年,詳細描述了她在2016年大選中輸給特朗普的情況。無中文版。
小說
  • 《恐怖國家》(State of Terror),與加拿大作家露易絲·佩妮(Louise Penny)合作,一部國際政治驚悚小說,諷刺特朗普四年執政,2021年10月12日出版。[42]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