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庫爾特·維特里希

瑞士化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库尔特·维特里希
Remove ads

庫爾特·維特里希(德語:Kurt Wüthrich,1938年10月4日),瑞士化學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1]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指導委員會成員[2],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永久居留權

事实速览 庫爾特·維特里希Kurt Wüthrich, 出生 ...
Thumb
庫爾特·維特里希
Remove ads

生平

1938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生於瑞士的阿爾貝格[2]。1957年,維特里希進入伯爾尼大學學習[2],並在畢業後收穫了數學、物理和化學的碩士學位[3]。在大學讀書時,維特里希還兼職擔任滑雪教練,藉此於1961年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兩人於1963年完婚[3]

1964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無機化學博士學位[4]。1965年春,維特里希一家搬到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展博士後研究[3]。1969年10月,維特里希回到瑞士,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工作[3]。1975年,維特里希當選為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的成員[3]。1977年,維特里希開始將二維核磁共振的方法用於生物高分子研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完善[3]

自1980年起,維特里希擔任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分子生物物理學教授,還任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結構生物學[3]客座教授[4]。1983年春天,時任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秘書長的庫爾特·維特里希到訪中國,會見聯合會的中方代表,他此前曾為1982年[5]中方成功加入聯合會做出貢獻[2]

1984年,庫爾特·維特里希成功地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描繪出了蛋白質的三維結構,但其創新的技術方法與當時普遍採用X射線結晶解析解讀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方法不同,因而未被其他學者肯定、並被認為「一定是從已經知道結構的蛋白質的形狀類推得到的」[2]。此後,羅伯特·休伯提議與其用不同方法解析蛋白質結構,但最終雙方解析結果的一致時,依舊未能徹底打消其他學者的懷疑,直至1992年其他學者發表的用X射線結晶衍射再次解析的金屬硫蛋白的結果與此前庫爾特·維特里希發表的解析結果一致時,用核磁共振解讀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新技術才獲學界認同[2]

1986年,維特里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的幫助下,在北京開辦了一個生物物理學校[6]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因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2],與約翰·貝內特·芬恩田中耕一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7][8][9][10][11][12]

2013年,維特里希受聘擔任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與研究所創始人雷蒙德·史蒂芬英語Raymond_C._Stevens共事[13]。同年,在庫爾特·維特里希的建議、推動下,iHuman核磁共振課題組得以成立[4]。其在上科大執教期間,還促成了上海科技大學與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哈佛大學瑞士聯邦理工[14]等高校、機構的合作[2][6]

2018年4月,庫爾特·維特里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永久居留權[6],此後又被授予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4]

Remove ads

榮譽

1991年,獲得路易莎·格羅斯·霍維茨獎、獲得馬塞爾·本努瓦獎英語Marcel_Benoist_Prize

199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5]

1998年,獲得本年度尖端技術領域的京都獎[16]

2000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5]

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

2004年,當選拉脫維亞科學院外籍成員[15]

2010年,當選皇家學會院士外籍會士[15]

2017年,獲得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2]

2020年,獲得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