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庫頁島朝鮮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庫頁島朝鮮人
Remove ads

庫頁島朝鮮人(俄語:Сахали́нские коре́йцы韓語:사할린 한인사할린韓人)是居住在庫頁島朝鮮族居民。他們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後半。

快速預覽 庫頁島韓人Сахали́нские коре́йцы사할린 한인, 總人口 ...

歷史

日佔時期

Thumb
發生屠殺的大致地點
1: 波羅奈斯克 (上敷香)
2: 霍爾姆斯克 (瑞穂村)
  蘇聯

日俄戰爭後,日本佔領了庫頁島南部並建立了樺太廳;儘管自1920年代就有朝鮮人遷居庫頁島,但這類人員仍屬少數;193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日本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時補充不足的勞動力,開始招募[註釋 1]朝鮮人前往樺太廳,朝鮮人才開始大量流入庫頁島。根據薩哈林州公文書的史料,戰後初期當地的朝鮮人數量約為23,000人。[6]

1945年8月,蘇聯撕毀日蘇中立條約並開始進攻南樺太。在混亂中朝鮮族可能充當蘇聯間諜的謠言被廣泛傳播,導致日本警察和平民開始對朝鮮人進行針對性的虐殺。儘管關於屠殺的信息流傳甚少,但仍有兩個例子相對廣為人知:8月18日(或17日)發生的上敷香事件日語上敷香事件以及8月20日至23日發生的瑞穂事件日語瑞穂事件[7][8]

Remove ads

二戰結束後

1945年8月,蘇聯佔領南樺太,同時日本投降。儘管庫頁島的日本居民大部分被遣返日本,但蘇聯在遣返問題上有意進行選擇性處理,日本政府也以朝鮮人自三藩市和約生效後便失去了本國國籍為理由對其置之不理,當時的韓國政府更無力接收他們,且由於冷戰格局,大韓民國與蘇聯處於敵對關係,因而庫頁島朝鮮人在韓國、蘇聯、日本三國的共同冷漠之下,作為無國籍者過着艱難的生活;儘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曾試圖勸誘他們,但由於庫頁島朝鮮人多來自於朝鮮半島南部的全羅道慶尚道,因此這個提議未能進行下去。

到了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儘管一部分人取得了蘇聯國籍,但希望回到大韓民國的第一代人仍以無國籍身份艱難生活。1988年以後,隨着大韓民國與蘇聯關係的改善,他們的故鄉探訪計劃得以推進,部分人訪問了韓國,其中有些人希望在韓國定居,於是建立了薩哈林僑胞定居村。大韓民國政府只支持第一代的回歸,並拒絕承認那些出生於未取得蘇聯國籍的薩哈林同胞家庭的第二代及以下子女為韓國人。然而,韓國法院裁定,出生在未取得蘇聯國籍、事實上無國籍的薩哈林韓裔家庭的第二代,應視為大韓民國國籍者。[9]

文化

名稱

在朝鮮姓氏西里爾化後,拼寫與發音可能與羅馬拼音略有不同;此外,朝鮮民族的命名方式與東斯拉夫人的命名方式存在巨大差異。[10]儘管老一輩的成員依舊使用着韓語人名,但相對年輕的一代則是以俄語人名居多;然而,隨着韓流興起,年輕人接觸韓國流行文化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多,導致很多人會用電視劇的角色名去給孩子命名[11]。父名的使用則並不普遍。

語言

由於渴望回歸故里,庫頁島朝鮮人一直保持着旅居而非定居的心態,心態不同也導致庫頁島朝鮮人的韓語水平要遠高於中亞高麗人[12]當地自1949年起發行韓語周報,當地的韓語廣播韓語사할린 우리말 방송국也從1956年開始運營。[11] 當地也會播放韓語電視節目,但通常配有俄文字幕。[13]此外,在蘇聯時期,庫頁島朝鮮人經常被聘為面向中亞高麗人的官方媒體擔任播音員和撰稿人。然而,與中亞高麗人不同的是,庫頁島朝鮮人的口語與咸鏡方言高麗語的關係並不密切,而是源自全羅韓語서남 방언慶尚方言。由於直到20世紀80年代南韓與蘇聯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當地韓語的教學資料基本為朝鮮方提供或本地自行編寫。因此當地形成了獨特的語言現象:書面語使用朝鮮的標準,而在廣播中說話的方式卻類似於南韓首爾方言。

宗教

他們多數信仰東正教與新教。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