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康寧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康寧堂(英語:Hornell Hall)是香港大學的第一個,亦是唯一的男生非住宿舍堂。現址位於方樹泉文娛中心一樓。
歷史
香港大學過去要求全部本科生必須參與任一舍堂,為照顧因不同原因而不居住在宿舍的學生,非住宿堂因此成立[1]。康寧堂在1952年9月24日舉行成立大會,最初名稱僅為 Men's Non-residential Hall ,後為紀念香港大學第三任校長康寧而命名為康寧堂[2]。
1953年康寧堂正式成立,最初堂址是位於香港大學本部大樓地下[3] 。
最初康寧堂只有英文名稱。在1958年,經由公開命名比賽,饒宗頤教授選出「康寧堂」作為舍堂的中文名稱,同時也確立了舍堂舍徽。饒宗頤教授在2015年寫下「康寧堂」字畫送贈予康寧堂。[4]
在1961年,康寧堂是香港大學人數最多的宿舍,佔學生人數五分之一,定期舉辦高桌晚宴、週年舞會等活動,堂內盛行橋牌。 當時堂址已遷到舊學生會大樓3樓,與根德公爵夫人堂為鄰[5](根德公爵夫人堂為女生非住宿堂,2011年關閉)
1982年,為了紀念成立30週年 ,康寧堂舉辦「中國戲曲一週」活動,包括多場戲曲表演及講座,門票對面向公眾公開發售[6]。
1986年, 康寧堂搬遷到徐朗星文娛中心二樓。
2010年 ,受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擴建工程影響, 康寧堂搬遷到方樹泉文娛中心一樓,堂址沿用至今 [7]。
2013年,康寧堂在陸佑堂舉行晚宴,慶祝康寧堂60週年[8]。
2014年,康寧堂舊生會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成立[9]。
2018年,康寧堂在陸佑堂舉行晚宴,慶祝康寧堂65週年[10]。
2023年,康寧堂在陸佑堂舉行晚宴,慶祝康寧堂70週年[11]。
2024年12月15日,康寧堂參加了一年一度由香港遊艇會舉辦,世界帆商大會青年委員會母校盃帆船賽,是香港大學畢業生隊之一[12]。
Remove ads
舍堂文化
康寧堂堂訓為:Artes Diversae In Uno Agmine ("All Arts But One Goal")。寓意來自不同系所的康寧學子能夠攜手並進,共同實現目標。 另外堂歌的題詞也常被用作堂訓:"It's not with stone we build our hall, but with the united strength of all" ("堂非石建 眾志成城")[13]
康寧堂讓學生自由參與,亦給予空間及資源讓學生發展不同項目。故歷年來康寧堂學生會曾自行舉辦康寧之夜等大型活動,以及國外及內地交流團[14] 。
舍堂活動
康寧堂每年舉辦兩次高桌晚宴,邀請舊生及社會賢達作演講並和堂友交流。晚宴會以合唱Hall Song 及 dem cheer 作結。
堂友在加入康寧堂超過一年後,便可參與「升仙」。當晚喝下Hall Blood後,便可由新人成為大仙,近年通常與第二學期的高桌晚宴一同舉行。
康寧堂校友盃 (Hornell Hall Alumni Cup) 是由校友贊助的年度足球比賽,學生和校友們進行友誼賽,賽後舉行慶祝聚餐。
康寧堂是其中一間設有師友計劃的舍堂。 每位堂友都會根據各自的興趣領域被分配給一位校友。校友會擔任學生的導師,提供職業指導和方向。學生會及舊生會會經常舉辦師友計劃聚會,讓不同堂友和校友可以互相交流。
學期完結前,學生會都會舉行勁過活動。堂友聚首一堂,切乳豬或寫揮春,祈求於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奪取佳績。
康寧堂鼓勵堂友按照自己興趣發展興趣,所以隊伍並不限於聯舍比賽的項目,近年活躍的傳統項目包括足球、辯論、橋牌等,亦有較少見的項目如帆船、跑步、電競、保齡球等隊伍 [15]。
康寧堂每年都會舉辦「康寧之夜」大型文藝活動,歷年來設有「青年劇場」、音樂表演等項目,校外人士都可購票參觀,近年已經停辦[16][17]。
著名舊生
- 郭慎墀 ——拔萃男書院第七任校長、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 周湛燊 ——香港賽馬會前副主席、前屋宇地政署署長、前建築拓展署署長、前香港童軍總監
- 周明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前主席、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
- 謝仕榮——友邦保險非執行主席
- 盧偉國——香港立法會議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
- 李焯芬——現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珠海學院前校監和前校長
- 蕭若元——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編劇、主持人
- 陳志超——現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及建造業議會成員、渠務署前署長
- 畢華流——小說家、散文家、1996年世界大富翁大賽冠軍
- 薯伯伯 ——旅遊寫作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