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放 (西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張放(?—前7年),西漢京兆杜陵(今屬陝西省西安市)人,他是敬武公主與富平共侯張臨所生之子,為漢成帝的表弟和孌寵,其容貌俊俏殊麗,性格開朗聰慧,頗得漢成帝喜愛,張放迎娶許皇后之妹時,漢成帝親自幫他主婚,賜予其宅邸、車馬等貴重禮物。張放早年任侍中、中郎將,監督平樂館屯兵,置幕府,禮儀比照將軍,襲封富平侯爵位[1][2][3]。
漢成帝喜愛微服私行,張放多次隨從出遊,君臣兩人在長安一帶鬥雞走馬,恣意嬉戲,此舉引起太后王政君的不滿,讓丞相、御史大夫借災異為由上書揭發張放的惡行,逼使漢成帝將張放貶職為北地都尉,此後張放雖曾數次短暫返回長安,但漢成帝屢屢迫於王政君與朝臣們的壓力,不得不再度令其離京,最終張放於丞相翟方進的彈劾下被遣回封國。綏和二年漢成帝駕崩,張放因過於思慕哀傷,哭泣而死,諡號「思」[1][2][4]。
Remove ads
生平
鴻嘉年間,漢成帝想循漢武帝的舊例和身邊的近臣遊玩宴樂,張放由於是敬武公主的兒子,為人又機靈聰敏,因而深得漢成帝的愛幸。張放娶許皇后的妹妹,平恩侯許嘉之女為妻,漢成帝親自替張放置辦婚禮,賜予他豪華的第宅,添置車馬、服裝、飾品,號稱「天子娶婦,皇后嫁女」煊赫一時,皇帝的太官以及皇后的私官都前往張放家服務,兩宮往來的使者、車輛絡繹不絕,賞賜用千萬來計算,甚為風光。張放擔任侍中、中郎將,監督平樂館駐軍,設置幕府,禮儀比照將軍,張放出外就和漢成帝乘坐同一輛車,替皇上手持韁繩駕車,進了宮就在宮禁內侍候,與漢成帝同起同臥,被寵暱至極點[1]。
自從大將軍王鳳去世後,漢成帝開始微服出遊,往往只帶着期門郎和奴僕十餘人,乘着小車或騎着馬,出入於市井郊野,為了掩人耳目,漢成帝常假稱自己是富平侯張放的家人,張放與定陵侯淳于長亦多次陪同漢成帝一起裝扮為平民外出遊玩,北到甘泉宮,南至長楊宮、五莋宮,都是他們的遊樂範圍,一行人還在長安城裏鬥雞、跑馬,如此玩樂了數年的時間[1][2]。
Remove ads
漢成帝的幾個舅舅都擔心張放過於受寵,將這些事情稟告給太后王政君,王政君因為兒子漢成帝年紀輕,行為放縱無節制而怪罪張放。正逢漢成帝在宮中擺設宴席並飲酒作樂,除了張放外,還有趙、李各侍中都端酒暢飲,眾人談笑喧嘩,當時漢成帝的帷幄等處陳設著有圖畫的屏風,上面繪有商紂王正醉醺醺依偎著妲己通宵達旦尋歡作樂的場景[1][2]。
此時侍中、光祿大夫班伯正巧新近回朝辦事,漢成帝因此多次注視他表示敬意,順便轉身指着畫作詢問班伯道:「商紂王行為荒淫,到了這步田地了嗎?」班伯回答說:「《書經》上只說『商紂王竟然聽信婦人的話』,何曾說他在朝堂上倨傲放縱?各種惡名都歸到商紂王的身上,並非如此地嚴重啊!」漢成帝說:「如果不是這樣,那這幅圖畫警戒的是什麼?」班伯說:「『沉湎在酒裏』,是微子逃離商紂王的原因,『又喧嘩又吵鬧』,是〈大雅〉作者落淚的原因,《詩經》、《書經》對淫亂行為的警戒,它們的根源都在於酒。」漢成帝嘆息著說道:「朕好久沒有見到班先生了,今日又聽到正直的言論!」張放等人很不高興,紛紛藉故離席,宴會因而停止,這時長信宮的林表正好奉命前來,聽見並看到此一情況[1][2]。
後來漢成帝前往東宮朝見母親王政君,王政君留着眼淚說:「你近來面色又瘦又黑,班侍中原本是大將軍王鳳所舉薦的,應該尊重優待他,還要尋求更多像他這樣的人來輔佐你,現今應打發富平侯張放暫且回到封國。」漢成帝回道:「好吧。」車騎將軍王音聽聞此事後,便暗示丞相、御史大夫上奏揭發張放的罪過,恰好這時又屢次出現災害異常的事情,議論此事者都將過錯歸於張放等人,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進於是上書彈劾說[1][2]:
“ | 張放傲慢放縱,奢侈荒淫沒有節制,前侍御史修等四人奉命到張放家追捕被通緝的盜賊,當時張放正好在家,他家中的奴僕隨從竟關上門設置兵弩射擊官吏,拒絕讓使者們進入。以及張放明知男子李游君想把女兒獻給皇上,卻派樂府音監景武強行要人,遭到拒絕,就命家奴康前往李家,打傷了三個人。又因為朝廷的事怨恨樂府的游徼莽,派遣大奴駿等四十餘人成群結隊帶着裝備精良的兵弩,大白天闖入樂府攻打射擊衙署,綑綁長吏及其隨從,砸爛物品,樂府中的人員紛紛奔走躲藏,莽剪短自己的頭髮、脖子套上鐵鉗,穿着囚服,和代理令史調等人一起光着腳,向張放叩頭謝罪,張放才肯罷休[1][2]。
家奴、隨從、遠親都倚仗張放的權勢為非作歹,以致強奪官吏的妻子不成,就殺死她的丈夫,或者因怨恨某個人,便殺害其親屬然後逃進張放的府第,官府無法抓人,即可僥倖逃脫懲罰。張放行為輕薄,連犯大罪,有觸怒上天的罪惡,是臣下不忠之首,罪名雖然危險,但已蒙受皇恩被赦免,然而他仍驕奢淫逸,違背天理,與背叛無異,臣子的罪惡,沒有比這更大的了,他不適合再於宮中擔任值宿守衛的職務,臣等請求罷免張放讓其回到封國,以剷除各種邪惡的萌芽,來滿足海內之人的心願[1][2]。 |
” |
漢成帝沒有辦法,只得把張放降調為邊疆地區的北地都尉,而後過了不到幾個月,便徵調他再次入京,王政君於是寫書信給兒子漢成帝表達不滿說:「我前次說的話沒有起作用,富平侯又回來了,我難道能對此保持緘默嗎?」漢成帝無奈地認錯道:「朕立刻按您說的辦。」下詔讓張放離京擔任天水屬國都尉[1][2]。
這時漢成帝的老師許商正擔任少府,師丹則擔任光祿勳,漢成帝當即調許商、師丹為光祿大夫,班伯任水衡都尉,讓他跟兩位帝師一同加侍中的職銜,都享受中二千石等級的待遇,此後漢成帝前往東宮朝見母親王政君時,常讓他們跟從,遇有重要政務,皆讓他們向公卿大臣轉告皇上的意思,漢成帝也漸漸厭惡遊玩宴飲,重新開始學習經書課業,王政君為此感到很高興[1][2]。
Remove ads
永始、元延年間,由於連年發生日食,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法讓張放回京,儘管如此,漢成帝慰問張放的璽書始終絡繹不絕。過了一年多,張放因母親敬武公主病了,而得以被調回京師探視母親的疾病,幾個月後敬武公主病癒,張放又出京擔任河東都尉。雖然張放深受漢成帝的喜愛,但漢成帝上迫於太后王政君的壓力,下迫於大臣們的彈劾,所以常常流着眼淚讓他出京,此後張放再次被徵調入京擔任侍中、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僅過了一年多,丞相翟方進又上書彈劾張放,漢成帝不得已只好將張放免官,賜給他五百萬錢,讓其回到自己的封國,幾個月後漢成帝駕崩,身在封國的張放思念傷心,最終哭泣而死[1][2]。
張放逝世後諡號為「思」,由其子張純繼承富平侯的爵位,張純謙恭節儉,注重自我修養,明瞭熟悉漢朝的制度慣例,有先祖富平敬侯張安世的遺風,王莽時,張純沒有失去侯爵之位,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後,張純於建武年間官至大司空,被改封到富平縣的另一個鄉為武始侯[1][4]。
Remove ads
評價
張放與漢成帝感情深厚,但他陪同漢成帝嬉遊玩樂,不務正業,為史家所詬病,如東漢學者荀悅便批評他說:「放非不愛上,忠不存焉,故愛而不忠,仁之賊也!」[2]。
家族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