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強綱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強綱領(英語:Strong programme),是科學知識社會學(SSK)的一支,它尤其與大衛·布魯爾[1]巴里·巴恩斯哈里·柯林斯、Donald A. MacKenzie[2]和 John Henry 的研究聯繫密切。強綱領被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認為對於科學技術論有着無可比擬的的影響。主要以愛丁堡大學的學者為基礎的學派闡釋了,科學共同體(通過對共享範式的忠誠)緊密聯結的方式,是標準科學活動的先決條件。

強綱領是對「弱」科學社會學的一種反應,弱綱領將社會學的應用限制在了「失敗」或「錯誤」的理論,例如顱相學

失敗的理論可以用其研究者出現的偏差來解釋,例如隱蔽的政治或經濟利益。社會學與成功理論的相關性很小,這些理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們揭示了一個自然事實。

強綱領提出,對「真」和「假」的科學理論的研究都應該一視同仁,兩者都是由社會因素或條件引起的,例如文化背景和自身利益。人類的一切知識,存在于于人類的認知中,在其形成過程中必然包含一些社會成分。

Remove ads

特徵

大衛·布魯爾總結到, [3]強綱領分為四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 因果性:需檢驗某種知識提出時背後的條件(心理、社會和文化)。
  2. 公正性:無論成功或失敗的知識主張,都需進行檢驗。
  3. 對稱性:對於成功和失敗知識的檢驗,其闡述方式應當相同。
  4. 反身性:同樣地,對於這項研究本身,也應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研究。

歷史

由於強綱領起源於愛丁堡大學的「科學研究部門」其也被稱為愛丁堡學派。不過,還有一所與哈里·柯林斯有關聯的巴斯學派也提出了類似的主張。與強調歷史方法的愛丁堡學派相反,巴斯學派強調實驗(experiment)和實驗室(laboratory)的微觀社會研究。 [4]然而,巴斯學派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偏離了強綱領。在由 柯林斯的學生特雷弗·平奇以及荷蘭社會學家Wiebe Bijker開發的技術社會建構(SCOT) 方法中,強綱領擴展到了對技術的研究。世界各地都有受 SSK 影響的學者從事着科學技術論項目。 [5]

批評

為了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科學知識,強綱堅持了一種激進的相對主義形式。換言之,它認為——在關於「真相」的制度化觀念的社會研究中——使用「真相」作為解釋性來源是不明智的。

參考文獻

參見

擴展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