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蒂·埃斯科拉

芬兰地质学家及教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蒂·埃斯科拉
Remove ads

彭蒂·埃里斯·埃斯科拉芬蘭語Pentti Eelis Eskola,1883年1月8日—1964年12月6日)是一位芬蘭地質學家,專門研究花崗岩岩石學並發展了變質岩相的概念。他於1958年獲得沃拉斯頓獎章並在1964年獲得維特勒森獎,死後舉行了國葬[1]綠鉻礦(eskolaite)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礦物。

快速預覽 彭蒂·埃斯科拉, 出生 ...

埃斯科拉出生在洪基拉赫蒂芬蘭語Honkilahti,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於1906年畢業於赫爾辛基大學,並於1914年獲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奧里耶爾維地區的岩石學。埃斯科拉是威廉·拉姆齊的學生。[2]他於1920-21年訪問了挪威美國,他在華盛頓特區的地球物理實驗室工作,並在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工作,期間他考究了榴輝岩。他於1922年成為芬蘭調查局的地質學家,並於1924年加入赫爾辛基大學擔任地質學教授,一直工作到1954年。

埃斯科拉關於變質作用的主要工作受到他在23歲時閱讀的雅各布·塞德霍爾姆的著作。他開始思考花崗岩片麻岩的起源和形成,並想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對地層進行分類,從而實現不同的化學平衡。[3]

埃斯科拉於1914年結婚。他的妻子曼迪·維羅(Mandi Wiiro)在去世前長期患病。他們的兒子馬蒂(Matti,1916-1941)因在二戰期間在俄羅斯前線陣亡所以先於他們去世,歸還給父母的遺物只有一個錢包,裏面裝着他收集來種在他們家庭農場的蘋果種子,埃斯科拉為紀念兒子而種植。

他的女兒派韋泰爾(Päivätär)成為了一名化學老師。

埃斯科拉還在一本關於世界觀的書中討論了哲學,並與哲學家羅爾夫·阿恩基爾(Rolf Arnkil)和西格弗里德·西雷紐斯(Sigfrid Sirenius)通信。[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