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段製程

IC製造的第二部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道工序
Remove ads

後段製程[2](英語:back end of lineBEOL,中國大陸作後道工序[1]後端工藝,台灣作後段製程[2])是IC製造的第二部分,其中各個元件(電晶體、電容器、電阻器等)與晶圓上的布線(金屬化層)互連。常見的金屬有和鋁。 [3]BEOL通常在晶圓上沉積第一層金屬時開始。BEOL包括觸點、絕緣層(電介質)、金屬層以及用於晶片與封裝連接的接合位點。

Thumb
BEOL (金屬化層)和FEOL (元件)。
Thumb
CMOS製造工藝

在最後一個FEOL步驟之後,就會出現一個帶有隔離電晶體(沒有任何電線)的晶圓。在製造階段的BEOL部分中,形成接觸(焊盤)、互連線、通孔和介電結構。對於現代IC工藝,可以在BEOL中添加 10 多個金屬層。

BEOL 步驟:

  1. 源極和汲極區域以及多晶矽區域的矽化。
  2. 添加電介質(第一層,下層是預金屬電介質(PMD) – 將金屬與矽和多晶矽隔離,對其進行CMP處理
  3. 在 PMD 上打孔,並在其中建立接觸點。
  4. 添加金屬層1
  5. 添加第二個電介質,稱為金屬間電介質(IMD)
  6. 通過電介質製作通孔以將較低金屬與較高金屬連接。通過金屬CVD工藝填充通孔。
    重複步驟 4-6 以獲取所有金屬層。
  7. 添加最終鈍化層以保護微晶片

1998 年之前,幾乎所有晶片都使用鋁作為金屬互連層。 [4]


BEOL 之後有一個「後段製程」,該工藝不是在無塵室中完成的,通常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它包括晶圓測試晶圓背面研磨晶片分離、晶片測試、 IC封裝和最終測試。

Remove ads

相關

參考

Loading content...

進一步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