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至1919年的潛艇項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國至1919年的潛艇項目(德語:Deutsche U-Boot-Projekte bis 1919)是指在1919年6月28日因締結《凡爾賽條約》而解散了相關潛艇或稱U艇的開發和建造設施之前,所有涉及德國潛艇的建造項目。

開發

長期以來,德國國家海軍辦公室下屬的魚雷局(Torpedoinspektion)都未能成功製造自己的潛艇武器。究其原因,是人們對其作戰價值和技術轉變的實施表示懷疑。同時,基於事故風險考量,當局並不想使用汽油發動機。在其他海軍,尤其是英國,由於高度易燃和易揮發的汽油,潛艇事故頻發。直至原型艇鱒魚號實驗成功並在外國海軍順利投入服役之後,德意志帝國海軍才自1904年開始建造潛艇,然後於1905年至1919年間交付。[1]它們由許多不同的艇級獨級艇德語Einzelschiff組成,其中用於遠洋攻擊的艦隊潛艇被通稱為UA級[註 1],作近岸攻擊用途的潛艇被指定為UB級,而UC、UD和UE級則特指用執行沿海布雷任務的潛艇。

1906年12月8日,由古斯塔夫·貝林德語Gustav Berling研發的U-1號潛艇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下水,自此拉開了德軍潛艇部隊發展的序幕。U-1號的誕生雖然趕上了德國人大力發展海軍的年代,但德國國內對這類武器感興趣的人確是屈指可數。直至1914年3月潛艇局(U-Boot-Inspektion)成立後,這一局面才有所改觀,但此時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已不足半年。戰前,德意志帝國海軍共裝備28艘潛艇,另有13艘在建。[3]

Remove ads

煤油艇

由於義務服兵役德語Allgemeine Wehrpflicht制度的存在,帝國海軍十分重視武器的操作安全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服役的28艘潛艇中,U-1號至U-18號是以煤油發動機作為水上航行的主推進器。它們因此被稱為「煤油艇」(PetroleumbootePetrolboote)。當中除U-1號至U-4號這四艘過於老舊的潛艇主要用於人員訓練外,其餘14艘煤油艇都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14年8月6日,德軍潛艇部隊首次編隊出擊就是由10艘煤油艇完成的。9月22日連續擊沉了3艘英國裝甲巡洋艦U-9號也是煤油艇。[4]

這18艘煤油艇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和但澤帝國船廠分五批建造,水上排水量從200噸至600噸不等,總體呈逐漸遞增趨勢。煤油遠比汽油安全,而當時尚無符合規定功率重量比柴油發動機,因此這是一種折中的選擇。U-1號至U-18號裝備的科爾庭英語Körting Hannover煤油發動機分兩種:其一為六缸二衝程,輸出功率220至260匹公制馬力(162至191千瓦特);另一種是八缸二衝程,輸出功率310至450匹公制馬力(228至331千瓦特),功率重量比為24公斤/馬力(32公斤/千瓦)。煤油機雖然在安全性和體積上能滿足德國軍方的要求,但缺點也很突出:它們缺乏倒轉功能、轉速調節範圍有限、燃油消耗率較高,並且在航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煙霧且伴有醒目的火光,無論晝夜都很容易暴露目標。[5]

這些潛艇在水上航行時,是以兩台煤油機提供動力;在潛入水下航行時,則以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充當推進裝置。U-1號的多次成功試驗導致了更多的潛艇訂單。與艇型間快速增長的噸位相比,煤油發動機的性能提升相對較弱。因此從U-5號開始,每艘艇都搭載了四台這樣的發動機,每兩台分別驅動一副螺旋槳軸。此外,由於承壓艙英語Pressure hull的空間狹窄,發動機必須每兩台密接安裝。

Remove ads

柴電潛艇

以此同時,柴油發動機的發展使之可以在類似的空間要求和重量下產生更多的功率:分別為日耳曼尼亞的二衝程發動機和猛獅的四衝程發動機。此外,柴油甚至比煤油更為可靠,產生的可見廢氣也較少。猛獅發動機似乎更有望成功,因為其試驗進展比日耳曼尼亞更快。於是,U-19號U-22號成為首批搭載猛獅850匹公制馬力(625千瓦特)六缸二衝程柴油發動機的四艘潛艇,U-23號至U-26號也配備了900匹公制馬力(662千瓦特)的八缸四衝程柴油機。此後,德國人不斷改進柴油機技術,於戰爭後期研發出應用於大型遠洋潛艇的1,200至1,700匹公制馬力(883至1,250千瓦特)柴油機,同時鑄就了德制柴油機享譽世界的品質。[6]這些潛艇通常是在水面上開啟柴油機提供動力,在水下則繼續使用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電動機還可用作發電機,在水上航行時為蓄電池充電。

柴油發動機於1912年7月至11月交付。但事實證明,強力柴油發動機(800匹馬力以上)的製造在當時十分困難,並且經常發生故障。在此背景下,大型艦隊潛艇的建造工期需要延長12個月。為此,當局早在1914年9月便開始了建造工期最短的小型潛艇UB-I型潛艇的研製。

艦隊潛艇U-43號U-70號被指定為「Ms艇」(Ms-Boote)。[7]它得名於動員計劃Mobilmachungsplan)的德文縮寫,根據該計劃,帝國海軍採購了大量潛艇訂單用作備戰。與此前的柴電潛艇相比,U-43號的水面排水量增至725噸,主機為兩台猛獅1,000匹公制馬力(735千瓦特)六缸四衝程柴油機,水面最高航速15.2(28.2公里每小時),水下9.7節(18.0公里每小時),續航能力提升至8,100海里(15,000公里)。這批潛艇成為戰爭早期潛艇戰的主力裝備。[8]

U-135號U-138號英語SM U-138以及類似的U-213號至U-228號艇型被視為大型Ms艇或巡洋潛艇德語U-KreuzerU-139號U-142號)的先驅。然而,當中只有U-135號和U-136號可以在戰爭結束之前投入服役。

技術參數

示例

推進:PS = 公制馬力,PM = 煤油發動機,EM = 電動機,DM = 柴油發動機,DG = 柴油電動機

武裝:BTR = 艇艏魚雷管,HTR = 艇艉魚雷管,Torp. = 魚雷,RK = 轉膛炮

煤油艇技術參數

更多資訊 艇型:, U-1 ...
Remove ads

U-19至U-42號技術參數

更多資訊 艇型, U-19至U-22 ...
Remove ads

Ms艇U-43至U-172號技術參數

更多資訊 艇型, U-43至U-50 ...
更多資訊 艇型, U-93至U-98 ...
Remove ads

註釋

腳註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