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投奔怒海

香港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投奔怒海
Remove ads

投奔怒海》(英語:Boat People)是1982年上映的一部香港電影,由許鞍華執導,是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註 1],主演包括林子祥繆騫人馬斯晨劉德華等,片名由著名小說家金庸所取。本片以越南共和國(南越)滅亡後作為題材,於1982年10月13日上映,香港票房1,547萬港幣,位列年度總票房第五位[2]。電影榮獲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美術指導最有前途新人五項大獎[3];在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票選為「最佳華語片一百部」第八名[4]

快速預覽 投奔怒海Boat People,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

影片通過日本攝影記者芥川(林子祥飾)的視角展開。在共產黨接管峴港三年後,芥川受邀回到越南報道戰後生活。他在政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峴港附近的一個新經濟區,看到一群小學生在快樂地玩耍,唱着讚美胡志明的歌曲。

他看到的這一幕其實是為了欺騙外國媒體而偽造的。在峴港,他目睹了一場火災,並因未經許可拍照而遭到警察毆打。他還看到警察毆打一名 "反動分子"。後來,他看到一個家庭被迫離開城市前往經濟新區,回想起他看到的快樂的孩子們,他想知道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那裏。

在城市裏,他遇到了琴娘 Cam Nuong(馬斯晨飾)和她的家人。她的母親為了撫養孩子偷偷做妓女。她有兩個弟弟,大弟弟納克(Nhac)是個精通美國俚語的街頭男孩,小弟弟朗(Lang)的父親是她母親服務過的一個韓國人。從 Cam Nuong 那裏,芥川了解到共產主義統治下峴港生活的殘酷細節,包括孩子們在 "養雞場 "剛被處決的屍體中尋找貴重物品。有一天,Nhac 在撿垃圾時發現了一枚未爆炸的彈藥,結果被炸死。

在 "養雞場",芥川遇到了剛從經濟特區釋放出來的年輕人明(劉德華飾)。明企圖搶劫芥川的相機,被審判後重新送回經濟新區。芥川利用與一名官員的關係跟蹤他到了那裏。在經濟新區,他目睹了囚犯們遭受的虐待。他回到之前孩子們為他唱歌的地方,驚恐地發現孩子們在擁擠的營房裏不穿衣服地睡覺。

與此同時,明計劃與一位名叫 Thanh 的朋友一起逃離這個國家。然而,有一天在執行拆除地雷的任務時,Thanh 被炸死了。明獨自上船準備逃離這個國家,但他被陷害了。一艘越南巡邏艇正等着他們,並不分青紅皂白地向船上開槍,打死了船上所有的人,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

Cam Nuong 的母親因賣淫被捕,被迫公開認罪。她用鈎子刺穿自己的身體自殺身亡。芥川決定賣掉自己的相機,幫助琴娘和她的弟弟離開這個國家。在船出發的當晚,芥川幫他們運了一集裝箱柴油。然而,他們被發現了,他遭到槍擊。柴油容器爆炸,芥川被燒死。影片最後,琴娘和她的弟弟安全上船,期待着在一個更自由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Remove ads

角色

角色 演員 粵語配音 備註
芥川汐見 林子祥 林子祥 日本左派記者。曾搶先報導過越共統一越南的新聞,往統一後的越南峴港採訪,最初從安排的行程見到幸福的越南人。後來認識峴港當地人阮琴娘及其弟,發現一般人經濟生活非常困苦,卻仍不欲往集體農場(新經濟區)。而很多與前南越政府有關係的人都生活在恐懼之中。芥川在「鷄場」(刑場)拍攝琴娘收屍時認識從集體農場回峴港的祖明,後來到他的農場看見實際的情況。
夫人 繆騫人 朱曼子 峴港唯一剩下酒吧的過氣老鴇,得到當地某些人保護仍然生存營業。夫人的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中國人,做過法國人的情婦,開酒吧時做美國人生意。統一後在共產黨的鼻息下生存。祖明是夫人的男友。
阮琴娘 馬斯晨 峴港當地少女。父親是陣亡的南越政府軍軍人,有兩個弟弟。母親被迫賣淫養活一家。二弟拾荒時撿到手榴彈被炸死。其母被共產黨幹部迫死後,幹部表示會把琴娘「優先送到新經濟區」。最後與三弟成功乘坐難民船離開越南。
祖明 劉德華 李學斌 原來是美軍的翻譯,統一後被送到集體農場。因為想籌錢與友人乘船離開越南,故短暫回到峴港。與芥川一起回到農場後,被派往地雷區掘地雷,等待機會離開。上船後,難民船被軍方截停,被打死。
阮主任 奇夢石 負責接待芥川的幹部。曾經是留法學生,參與共產革命大半生,也曾為革命坐牢。年老時卻發現自己原來喜歡以往的前殖民宗主地巴黎法國美食、法國美酒、法國美女,俱與共產主義不符。說:「越南人的革命成功了,我自己的革命失敗了」,亦批評一些年輕的幹部「急功近利」。最後被任命為新經濟區某小隊隊長,被立即送走。當時文化局的幹部(阮主任口中的年輕幹部)認為阮主任「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無法放棄小資產階級的濫情」。
Remove ads

選角

劉德華一角原屬意由周潤發演出。台灣當時政策封殺曾經參與大陸電影拍攝的演員(當年台灣是港產片最大出口市場),禁止他們一切有份的電影上影;周潤發為台灣市場放棄拍攝,此角後欲改用黃日華,但TVB高層下令要求拍攝《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而要讓給劉德華,成為劉第二部電影作品(第一部為《彩雲曲》)。

禁映

本片於1980年代製作,外景拍攝取景於中國海南島,投資方為左派電影明星夏夢所創辦的青鳥公司。當時台灣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禁止中國大陸工作人員參與製作,亦禁止在大陸拍攝的電影於台灣上映,所以當時本片在台灣被禁映,後來才解禁。電影拍攝時正值中國與越南交惡,電影中亦有出現描述越南排華的場面。然而電影的內容對共產主義亦有很深刻的批判,因此亦在中國大陸禁止上映。當時九七問題剛開始在香港浮現,《投奔怒海》對共產黨統治下的描寫產生很大震撼。在當時仍然是左、右兩派壁壘分明的香港電影圈中,《投奔怒海》在政治上沒有那麼帶有批判的感情;而同時被台灣、中國大陸以泛政治理由禁映,在電影圈中也極為少見。[5]

發行

2008年2月27日,投奔怒海正式解禁,中國內地引進香港版DVD[6]

破綻

劇本最後一幕芥川因所攜的柴油被追兵的子彈擊中而着火。實際上柴油燃點很高,一般不會因中槍而起火。

獎項

更多資訊 年份, 頒獎典禮 ...

其他

  • 影片英文名稱「Boat People」直譯就是「船民」,是香港1988年實行越南船民甄別政策,對因經濟而非政治原因逃離者的稱呼,以和難民區別。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