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捨身岩摩崖造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捨身岩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林鳳鎮大月村十組。造像、刻經分佈在大月寺高約30餘米的懸崖上,開鑿於唐天寶年間。捨身岩摩崖造像95尊,題記3通,造像碑2塊,《金剛般若波羅密蜜經》l部。造像盒窟規模不大,內容多為《釋迦說法圖》。金窟中主要刻造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二力士和二佛、四菩薩、一供養人等。其中16號盒主像為釋迦佛、多寶佛,兩側侍立四菩薩一供養人,題記為「唐天寶十五年(756)」。捨身岩造像中的佛、菩薩,豐滿端莊,金剛力士威武雄健。經文直行楷書、筆勢流暢、筆力道勁。捨身岩摩崖造像雕刻技藝精湛,保存較好,對於研究中唐的政治、經濟、文化、石刻藝術和宗教信仰等,具有較高的價值。[1]2012年7月16日公佈為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