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步軍統領

清朝驻燕京武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步軍統領,全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俗稱九門提督,是清朝設置統率八旗步軍營綠營巡捕五營官兵的高級武職官員、將領,主要負責京師守備和治安,類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北京市公安局局長,但職權更大。因職責統管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俗稱九門提督;另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由八旗王公大臣出任。

沿革

  •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定都北京,設立了軍警合一的軍事機構——步軍營步軍統領衙門,以繫京師防務與治安。主官為步軍統領,轄制八旗步軍及九門官兵,同時節制南北巡捕二營,即綠營馬步兵。步軍營主要防守內城,按八旗方位防守。巡捕營主要防守外城(也稱南城)及郊區的重要地方。
  •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增設巡捕中營,仍由步軍統領衙門主官節制,是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三營統領[1]
  •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巡捕三營(南、北、中)增設左右二營,共五營,皆由步軍統領衙門節制,正式成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設立安民公所,維持治安。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任步軍統領是慈禧太后親信榮祿。次年,清廷仿效聯軍方式,設「善後協巡營」,後來以德國、日本制度逐步改設巡警制度,改名「巡警總廳」,取代原步軍統領衙門的巡捕職權。二十八年(1902年)肅親王善耆任步軍統領,支持軍警分離的改革。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正式創設巡警部,並開辦現代警察學校,培養警察人才。自此,軍警編制分離,現代警察制度初步創立。
  • 1912年宣統退位後,北洋政府本擬裁撤,趙秉鈞認為其「足補警政所不逮」,乃託言事關旗制,遂付緩議。其後又以心腹江朝宗擔任統領,機構反而擴大,權力日增。「京師每有意外事,警力不敷彈壓,則步軍出而維持秩序。」更名為「京師步軍統領衙門」,轄左右翼總兵。1924年11月最終裁撤。
Remove ads

歷任步軍統領

更多資訊 人名, 任職日期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