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映射器模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軟件工程中,對象映射器模式(data mapper pattern)是一種架構模式。它在Martin Fowler的2003年著《企業應用架構的模式》書中命名[1]。符合這個模式的對象的接口將包括函數比如創建、讀取、更新和刪除,它們對表示數據存儲中領域實體類型的對象進行操作。
數據映射器,是在持久化數據存儲(經常是關係數據庫),與內存中數據表示(業務領域層)之間,進行雙向轉移的數據訪問層。這個模式的目標是,保持內存中表示和持久化數據之間相互獨立,並獨立於數據映射器自身。數據訪問層是由一個或多個映射器(或數據訪問對象)構成,它們進行數據轉移。映射器實現在範圍上有所不同。通用映射器將處理很多不同的領域實體類型,專用映射器只處理一種或一些。
實現
這個概念的實現可在很多程式語言的各種框架中見到:
參見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