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敵性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敵性語
Remove ads

敵性語(日語:敵性語/てきせいご)是一個日語詞語,指代在戰爭中敵國所使用的語言,常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日本帝國所掀起的語言淨化運動。由於侵華戰爭後日本同西方各國日益加深的敵意,英語及其他歐洲語言被認為是「輕佻浮薄」(日語:軽佻浮薄/けいちょうふはく)的,而被列入敵性語。1940年後,日語大量外來語被改寫成本土語言[1]。這場運動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才宣告結束[2]

Thumb
「在看板中消除英美的色彩」
原載於1943年(昭和18年)2月3日的《寫真週報》第257號

舉例

棒球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其他運動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地名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傳媒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食物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鉛筆

更多資訊 來源, 原詞 ...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