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遠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远楼
Remove ads

文遠樓是位於上海市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的一座現代主義建築,建成於1954年,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座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也是最早的包豪斯風格建築。[1][2][3]

快速預覽 文遠樓, 詞源 ...

歷史

文遠樓建於1953年,由任教於同濟大學建築系的建築師黃毓麟哈雄文,以及結構設計師俞載道合作完成,是中國最早的現代主義建築。在該建築於1954年落成之前,建築師之一的黃毓麟因患腦瘤而逝世,年僅28歲。[4]

文遠樓的名稱「文遠」是在時任同濟大學副校長的大地測量學家夏堅白提議下,取自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表字,字體則取自魯迅手筆。大樓最初為同濟大學測量系設計,但後因測量系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武漢成立武漢測量製圖學院,而歸建築系使用。[4]

1993年文遠樓獲中國建築學會「優秀建築創作獎」,1999年獲「新中國50年上海經典建築」銅獎[5]。2004年包括文遠樓在內的同濟大學歷史建築群成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6]

2005年起文遠樓進行了節能改造,其中使用了包括地源熱泵技術、太陽能燃氣補能系統、冷吊頂技術在內的十餘項節能技術,成為上海首座改造為生態建築的歷史保護建築。[1][3]

Remove ads

建築

文遠樓建築面積為5050平方米,為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築。該建築採用不對稱的體量設計,平面按功能需求靈活布置,內廊式布局採用走廓作為組織功能的線素。立面以大面積玻璃窗顯示其框架結構,同時反映其內部功能,配以及扁長形窗扇以強調水平線條。設計富有鮮明的現代主義風格。[2][7][8]

除此之外,文遠樓的設計也同時受到西方古典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影響。其平面布局的主次軸線關係是西方學院派建築的常用手法,同時還暗含了西方古代柱式的原型。而取自「勾片欄杆」的通風孔、形似榫頭的方塊裝飾等都來自中國傳統建築元素。[7][8]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