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斜管蟲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斜管蟲病(Chilodonelloza)是一種主要由鯉斜管蟲(Chilodonella cyprini)[1][2]和六點斜管蟲(Chilodonella hexasticha,又名心形蟲[3])這兩種斜管蟲科斜管蟲屬物種引起,可令魚類在鰓和皮膚的海洋體外寄生蟲疾病[4]。這兩種寄生蟲屬於動基片綱管口亞綱[5]的纖毛蟲[6],寄生於許多魚類的鰓和皮膚上。一般流行於春、秋季節[2],在池塘養殖不利的環境條件下,自由生活的纖毛蟲,例如Chilodonella cucullanus和鈎狀斜管蟲(Chilodonella uncinata)[7]可能會在歐洲鯉上定居。
受感染的魚會急燥不安,逐漸失去食慾,並經常在魚缸中的基質、魚網的網壁或其他物體上摩擦身體[4]。當大規模入侵發生時,它們有時會跳出水面。魚鰭也「粘在一起」,外部覆蓋物上出現一層白藍色的塗層。
在治療中,使用藥液浴[2]來去除寄生蟲,例如:滅蟲精、硫酸銅、硫酸亞鐵[2],高錳酸鉀、福爾馬林等[4]浸洗15~30分鐘。如果入侵程度較小且魚的狀況良好,則使用高濃度藥劑溶液進行短時間浴。受到大規模入侵影響的魚通常會變得虛弱,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不建議使用過高濃度的化學藥品,而只能限制自己進行長期沐浴。治療之前,最好先給魚餵食高品質的天然食物來增強魚的體質。此外,由於斜管蟲的最適繁殖溫度為12~18℃[2],如果這些魚喜溫暖,您可以在操作前將水溫升高到 30-32°C,可使大部分寄生蟲死亡。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