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德哥爾摩公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德哥爾摩公約
Remove ads

斯德哥爾摩公約》(英語: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目的在禁用或限制生產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快速預覽 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 類型 ...
Thumb
  已加入斯德哥爾摩公約的地區。

歷史

1995年,聯合國環境署呼籲全球應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取一些必要的行動,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定義為「存在於或堆積於動植物體內的、在自然環境中長期循環的對人類有害的化學品物質」[1]。其後,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英語:Intergovernmental Forum on Chemical Safety,簡稱 IFCS)和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英語: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簡稱 IPCS)[2]編寫了一份評估的12個危害環境最嚴重的化學品。

2001年5月23日,最初的公約協商在斯德哥爾摩結束,各國已經完成公約的談判與協商。2004年5月17日,最初的128個團體和151個簽署國已經批准公約,公約正式生效。共同簽署同意禁用9項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並同意如果有新的化學品符合某些持續性和跨界威脅的標準,可以審查和補充該公約。

2009年5月8日,在日內瓦的公約會議上,公約加入了新一批化學品的管制。

Remove ads

公約的主要內容

2009年5月,聯合國四次會議上添加的,將逐步禁止生產和使用的9種有機污染物:[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