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Remove ads

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斯洛伐克語: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縮寫為SSR)是1969年至1990年間,捷克斯洛伐克中如今叫做斯洛伐克的部分。該名稱使用於1969年1月1日—1990年3月。

快速預覽 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1969年—1990年)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斯洛伐克共和國(1990年—1992年) Slovenská republika, 國歌 ...
Thumb
1969年的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本條目亦敘述1990年捷克民主化後,至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解體(天鵝絨分離)前,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的構成國斯洛伐克共和國

Remove ads

歷史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後,自由化改革被中止,後被取消,唯一的例外是國家的聯邦制改造。1968年10月28日通過、1969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聯邦憲法》使原來中央集權的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捷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還建立了新的國家議會(捷克國民議會斯洛伐克國民議會);原捷克斯洛伐克議會更名為「聯邦議會」並分為兩院:人民院(捷克語:Sněmovna lidu/斯洛伐克語:Snemovňa ľudu)和國家院(捷克語:Sněmovna národů/斯洛伐克語:Snemovňa národov)。施行非常複雜的投票規則。

聯邦制改造僅僅是理論上的,所有實權仍由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掌握。不過儘管黨員僅擔任象徵性的角色,「議席」數量的增加還是很方便地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位置。

東歐劇變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兩個共和國的國名中刪除了「社會主義」,如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斯洛伐克共和國,但仍然是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

東歐劇變後,仍然沿用複雜的議會表決系統(實際上有五個各自擁有否決權的不同議會主體),拖了經濟劇變時作政治決策的後腿。

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為獨立國家,正式定國名簡稱為斯洛伐克。(參見天鵝絨分離

Remove ads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