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宗室世系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1卷,呂夏卿[1],收錄於《新唐書》卷70上、下,表列唐代宗室的世系。

概要

史記》有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年經國緯,以記宗室王侯分封承襲世次,《新唐書》宗室世系表即參用其例而作[2]。體例則同宰相世系表,上卷首述李氏姓源,與各大房之所始;繼以隴西西涼李氏,國滅入北魏之跡,以明李唐先世之所承。宗室世系列表,則自懿祖李天錫三子,定州刺史乞豆房為始,然後是太祖李虎(懿祖次子)派下七房、世祖李昺(太祖次子)派下三房。下卷則自高祖李淵(世祖四子)以下至唐末,最後總述宗室各房與宗室宰相。而功臣賜姓附屬籍者,別見於宰相世系表

唐自先天以後,諸王子孫例不出閣、就封,居於十王、百孫院[3]。而宗室玉牒散逸無考,所以自玄宗以下,所記極簡[4]

目次

史源

有唐一代,雖然朝廷、宗室不乏玉牒、譜系之編撰。然經唐末五代戰亂,蕩然無存。因此修《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時,主要依據林寶《元和姓纂》,再參合他書而成。岑仲勉指出,宗室世系表中常見缺一代至三代者,此當原文稱孫、曾孫或玄孫之故[5],淮安王神通十一子[6],而表僅見十子,如此皆非得見完整譜牒之證。

李宗閔之父䎖,世系表稱其官金州刺史、虞部郎中,為元和七年以前所授,但其後尚歷任宗正卿、華州刺史,終於右散騎常侍,都比虞部郎中更顯要,可見宗室世系表即以《元和姓纂》為據,至於其子宗冉、宗閔以下,則從其他史料補充[7]

研究史

《新唐書》宗室世系表受史料限制,網羅有不備之處,因此近世唐代墓誌碑刻大出,為之考訂校補者有胡可先〈《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補正〉[8]、潘明福〈《新唐書·宗室世系表》匡補〉[9]、陳子金〈《新唐書·宗室世系表》「蔡王房」補考〉[10]、張琛、苟利軍〈《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校補〉[11]以及劉思怡〈《新唐書·宗室世系表》新補〉[12]等。

關聯項目

腳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