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聞晨報
上海中文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聞晨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出版的綜合性都市報,由新聞報社編輯出版(初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現由上海報業集團主管主辦)。該報於1998年11月試刊,1999年1月1日正式創刊,原名《新聞報·晨刊》,2000年6月1日更名改版。報紙的辦報宗旨為「關注天下大事,關注市民生活」,口號為「追求最鮮活最實用的新聞」和「新聞力量優化生活」,讀者對象以普通市民為主[4]。
《新聞晨報》日均發行量75萬份(2013年),讀者面達200萬人,是上海地區早間時段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也是發行量最大的早報之一,在上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3]。該報的新媒體平台也擁有較多讀者,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及客戶端受眾規模超過3000萬[2],在2016年度《中國報業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中,新聞晨報官方微博位居全國都市報新媒體影響力第一[5]。
值得一提的是,《新聞晨報》也是唯一由原《新聞報》系出身且仍在出版的報紙[6]。
Remove ads
報頭
現在的《新聞晨報》報頭啟用於2000年。據時任新聞報社社長,現任上海報業集團社長裘新在「2018魔都生活盛典」的描述,當時報社委託廣告公司設計報頭,其中新聞報三個字是印刷體,而「晨」字則是從唐太宗的字帖裏面遴選出來的[2]。
歷史
《新聞晨報》前身為《新聞報·晨刊》,由解放日報社主管主辦,於1998年11月和12月多次試刊,試刊期間為對開大報。1999年1月1日正式創刊,版式也改為四開小報[7]。
2000年6月1日,由於成本過高,發行量低,經新聞出版署批准,《新聞報·晨報》更名為《新聞晨報》,並正式改版。改版後的報紙以「關注天下大事,關注市民生活」為宗旨,以「上班路上看晨報」為宣傳,培養起了市民晨間閱讀報紙的習慣,慢慢提升了發行量。改版一個月後,發行量由原來的8萬增至15.6萬。2001年9月11日,該報再次改版,至當年年底,達到了50萬的發行量。2002年以後,新聞晨報佔盡早報的市場份額,以七十多版的版面,達到了70萬份的發行量[8][9]。2003年起,《新聞晨報》陸續開創了一系列的周刊,如房產周刊(現更名為地產星空)、汽車周刊(現更名為車尚)、人才周刊(已取消)、健康周刊、一周間和E數碼(現名為3C周刊)等。該報的廣告創收也連年增長,根據2006年慧聰資料中心的統計數據排名,其廣告經營額為上海第一、全國第二[10]。
2006-2007年度,該報獲「上海優秀創新媒體」稱號,同時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1]。
2015年3月23日,新聞晨報開通其官方網站,同時融媒體平台升級上線[12]。2016年6月1日,新聞晨報官方客戶端「周到上海」上線運營,定位為「生活服務指南平台」[13]。
2022年,該報改為周一至周五出版。
2023年1月1日,該報在新年獻詞《重啟》中表示,該報及旗下周到客戶端全面轉型,調整目標人群為五十歲以上人群,官方介紹為服務於五十歲以上「新老人」的開放式平台。[14]
2025年1月1日起,《新聞晨報》停辦「周到」客戶端,改為以微博、微信平台賬號為傳播主陣地的融媒體。逢文體旅展商活動時,該報將推出特刊,探索針對特定場景定製特刊的新運營模式[15]。
Remove ads
《新聞晨報》創刊時,原總部設在黃浦區漢口路300號解放日報大廈。2011年,《新聞晨報》隨母報《解放日報》整體遷入閔行區莘莊鎮都市路4855號解放大廈。2018年6月26日,《新聞晨報》社址遷回主城區,目前社址位於靜安區威海路755號上海報業集團大廈9樓[16]。
版面
截至2014年時,《新聞晨報》日均出版50版[17],最多時一天可出至100多版。現為配合新媒體發展及降低因新聞紙漲價而帶來的高額印刷成本,《新聞晨報》一般情況下出版8版。
《新聞晨報》每日固定版面包括要聞、焦點、上海新聞、中國新聞(現為不固定出版)、國際新聞(現為不固定出版)、評論(現改為不固定的「封二」版)、財經新聞(原贏家)、文娛新聞、體育新聞。其中「要聞」、「焦點」版基本上安排在頭三版,着重報道發生在本地和外地的重大新聞,同時用一個或大半個「焦點」版對其中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進行詳盡的剖析(有時可達兩個版)。此前該報還設有「實用新聞」專版,在版面最上端標明「請關注以下新聞,它可能對您的生活產生影響」,內容涵蓋郵政、電信、交通、就業、居家消費等與廣大市民生活有關的信息,並發佈一些優惠政策、招生等信息;而此前的「新聞閒話」專版配有由該報記者畫的相關漫畫[18]。
在周刊方面,《新聞晨報》陸續開創了一系列的周刊,有房產周刊(現更名為地產星空,每周五出版,後改為專版)、汽車周刊(現更名為車尚,每周三出版)、人才周刊(每周四出版,已取消)、健康周刊、一周間(已取消)、E數碼(現名為3C周刊,每周五出版)、娛樂周刊(每周一出版)、旅遊周刊(每周一出版)、申活周刊(每周一出版)、品致周刊(每周五出版)以及星期日周刊[10]。
另外,《新聞晨報》此前還會逢雙周附送《晨刊》,內容定位於頂級時尚信息發佈,現已停止發行[19]。
Remove ads
新媒體平台
《新聞晨報》擁有在全國範圍內享有一定影響力的新媒體平台,其微博、微信、客戶端受眾超過3000萬[2]。在微博粉絲方面,上海本地的粉絲僅佔30%,外地粉絲占絕大多數,因此該報微博的定位為「全國性的信息發佈平台」。而在微信粉絲方面,主要粉絲則來自上海本地,開通初期重在與粉絲的互動和交流以及服務[20]。在2016年度《中國報業新媒體影響力排行榜》中,新聞晨報官方微博位居全國都市報新媒體影響力第一[5]。
其他業務
《新聞晨報》另辦有《社區晨報》,該報面向當地社區居民發行的報紙,前身為2009年8月試刊的《新聞晨報社區報》。2012年5月正式創刊,改為現名[21]。目前《社區晨報》在上海多個社區發行。
此外,《新聞晨報》還辦有面向各領域的企業,如海敏思千瑞進修學校(由上海晨報海敏思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主辦)[22]、電商平台「360宅」、「晨品生活」等。
事件
2015年4月21日,《新聞晨報》在其封二版發表《用慈善為賭博張目是喪盡天良》的新聞。報道稱,汪峰以參加德州撲克「慈善賽」的名義進行賭博,並稱汪峰可能誤導孩子走上賭桌、誤入歧途。此外,該文中還大量使用「一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架勢」、「以前是『黃』『毒』大行其道,這下倒好,汪峰主動出來補齊了『賭』這個缺」、「拋下私德當賭徒」、「為賭局正名」、「喪盡天良」等詆毀性話語。該文已被新浪網、新浪微博、網易新聞、環球網、人民網、MSN中國、搜狐評論等網站大量轉載。汪峰後以名譽權糾紛為由,將新浪、新聞報社訴至北京朝陽法院,要求兩被告停止侵權,刪除涉訴文章,並連帶賠償其精神、經濟等損害賠償金200萬元[23]。12月25日,北京朝陽法院公開宣判,認定被告沒有侵犯汪峰名譽權,駁回全部訴求[2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