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魯卡因胺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鲁卡因胺
Remove ads

普魯卡因胺INNProcainamide發音: /prˈknəmd/)是一種Ia類抗心律失常藥,用於治療心律不整

快速預覽 臨床資料, 商品名(英語:Drug nomenclature) ...
Remove ads

歷史

普魯卡因胺在1951年由百時美施貴寶研製成功。[1] 它在1950年6月2日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以Pronestyl的商品名上市。[2]

作用機理

普魯卡因胺是一種鈉通道阻滯劑,能夠阻斷鈉通道,抑制離子(Na+)內流(還可能抑制離子內流),從而延長心臟動作電位。這使得傳導變慢,最終動作電位的上升速率減小,導致QRS複合波變寬,心律不齊得到緩解。[3]

用途

普魯卡因胺能用於治療所有的心律不齊,包括了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例如心房顫動(但這種情況下不是最佳選擇)。[4] 它還被用於治療預激綜合症,並能夠延長旁道不應期[5]

給藥

普魯卡因胺能夠口服、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當靜脈注射時最開始應採用負荷劑量,但必須注意不要引起低血壓。負荷劑量為100mg,在五分鐘內注射完;最大劑量則是17mg/kg。當心律不齊被抑制、低血壓症狀出現、QRS複合波變寬50%或以上,以及最大劑量達到的時候則停止用藥。

代謝

普魯卡因胺的主要代謝產物是N-乙酰基普魯卡因胺(NAPA),該物質抗心律不齊能力與原藥幾乎相同。[6] NAPA的生物半衰期大約是普魯卡因胺的兩倍,因此它在緩慢注射藥物的時候有可能達到一個較高的胞內濃度,引起低血壓。[7]

副作用

副作用包括皮疹肌痛超敏反應發熱粒細胞缺乏症)、藥源性紅斑狼瘡(尤其對於慢乙酰化者),[8] 及藥物本身引起的心律不齊。其中藥源性紅斑狼瘡相對於其他藥物來說較為常見,原因是普魯卡因胺的治療使人體產生自身細胞結構的抗體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