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暴力效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暴力效應》(英語:A History of Violence)是一部2005年劇情片,由大衛·哥連堡擔任導演,佐殊·歐森編劇,劇情改編自約翰·華格納與文斯·洛克創作的1997年同名圖像小說。本片講述平靜小鎮的餐館老闆湯(維高·摩天臣飾演)制服並擊斃兩名搶匪,此英雄行為使他聲名遠播,卻也導致他不為人知的黑暗過去找上他和家人。
本片於2004年9月至11月拍攝,雖然故事舞台位在美國,電影實際上是在加拿大拍攝[7]。《暴力效應》首先在2005年5月於第58屆康城影展上首映,後於同年9月在美國上映。本片備受影評人讚賞,入圍或榮獲多個獎項,演員威廉·赫特與編劇歐森分別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編劇本。
Remove ads
劇情大綱
本片設置在印地安納州的米爾布魯克鎮(Millbrook),這座小鎮偏僻且平靜。湯·史托是餐廳「史氏小館」(Stall's Diner)的老闆,愛妻伊蒂是律師,有一個在讀中學的兒子積和一個學齡前的女兒莎拉。一天晚上,史氏小館要打烊時,兩名搶匪上門,湯服從搶匪的要求以保眾人安全,但搶匪欲對女店員下手時,湯俐落地奪槍,並射殺兩人,不過腳被刺傷。
這件事很快眾所皆知,湯變成眾人和記者的焦點。以傅格迪為首的三名費城黑社會份子到鎮上騷擾湯和其家人,聲稱湯過去其實是個黑社會人物:喬伊·古薩克。湯堅稱自己是被認錯,但也做出警戒的行為,要伊蒂準備散彈槍以防萬一,令伊蒂和積惶惶不安。之後,積在校被同學巴比霸凌,巴比出言相譏提到湯,積一怒之下將巴比打到送醫。湯告誡積暴力無法解決問題,被積用先前餐廳搶案的事情反諷,湯一怒之下甩了積一巴掌,積離家而去。
不久後,傅格迪等三人押著積到湯家,以積為人質,要求湯跟他們去費城見一些人。湯確保積安全後拒絕服從,隨後打倒了傅格迪的兩名持槍手下。傅格迪持槍要殺死湯,積撿起散彈槍從傅格迪身後殺了他。親眼目睹湯殺人時的表現後,伊蒂懇求他說出實話。湯稱過去的自己「喬伊」是個殺人不眨眼的人渣,他花了數年時間「殺死」喬伊,改頭換面過上家庭生活,但遇到暴力場面時,喬伊就會浮現。
湯面對積與伊蒂的質疑與衝突,在變成喬伊的狀態下粗暴地與伊蒂做愛,事後黯然神傷。當晚,湯接到來自兄長——黑道老大瑞奇·古薩克的電話,為了避免對方直接前來,決定去費城將過去了結。湯開了半天的車抵達費城,見到了住在豪宅裏的瑞奇。然而瑞奇尋找湯是為了殺掉他,因為喬伊過去惹了很多麻煩,使瑞奇名望受損而當不上老大,折損傅格迪等人更讓瑞奇丟臉。面對這種情況,湯暴力地將瑞奇的手下全部殺死,最後手刃兄長。
隔天早上,湯在水邊洗滌,隨後開車回家。到家時家人正在用晚餐,莎拉將湯的餐盤拿給他。伊蒂原本低着頭,最後與湯相視而泣。
Remove ads
演員
備註:角色名翻譯取自臺灣版DVD,若無譯名則以原文表示
- 維高·摩天臣飾演湯·史托(Tom Stall),又稱喬伊·古薩克(Joey Cusack)。
- 瑪麗亞·貝羅飾演伊蒂·史托(Edie Stall)
- 艾·哈里斯飾演卡爾·傅格迪(Carl Fogarty),費城的獨眼黑道份子,前科累累的危險人物。
- 威廉·赫特飾演瑞奇·古薩克(Richie Cusack),喬伊的親生兄弟,費城的黑道老大。
- 阿什頓·霍爾莫斯飾演積·史托(Jack Stall),湯與伊蒂的兒子。
- 彼得·麥克尼爾飾演山姆警長(Sheriff Sam)
- 史提芬·麥克哈提飾演Leland Jones,搶劫史氏小館的搶匪之一。
- 葛瑞格·布萊克飾演比利(Billy),搶劫史氏小館的搶匪之一,是另一人的姪子。
- 凱爾·施密德飾演巴比(Bobby),積的同學,惡霸。
- Sumela Kay飾演朱蒂(Judy),積的女性友人。
- Gerry Quigley飾演米克(Mick),史氏小館僱用的廚師。
- Deborah Drakeford飾演夏綠蒂(Charlotte),史氏小館的女服務生。
- Heidi Hayes飾演莎拉·史托(Sarah Stall),湯與伊蒂的女兒。
- 艾登·德凡飾演查理·洛克(Charlie Roarke),傅格迪的手下。
- Bill McDonald飾演法蘭克·穆利根(Frank Mulligan),傅格迪的手下。
- Michelle McCree飾演魏珍納(Jenny Wyeth),試圖採訪湯的女記者。
- Ian Matthews飾演魯本(Ruben),在費城接應喬伊去見兄弟的人。
- R·D·瑞德飾演派特(Pat),史氏小館的客人。
- 摩根·凱利飾演巴比的哥兒們
Remove ads
製作團隊
取自片頭製作人員名單:[8]
製作過程
2003年3月20日,《荷里活報道》稱,圖像小說《暴力效應》的改編電影將由班德與史平克製片公司(BenderSpink)製作,新線影業出資,並由佐殊·歐森執筆劇本[9]。2004年2月13日,《每日綜藝報》報導,大衛·哥連堡將擔任導演[10]。柯能堡一向拍攝獨立電影,此次是他首度與大片廠合作製片[11]。2004年6月9日,《每日綜藝報》稱維高·摩天臣確定飾演主角[12]。2004年7月14日,《荷里活報道》稱,瑪麗亞·貝羅正在洽談飾演主角的妻子[13][14]。2004年8月2日,《荷里活報道》指出,威廉·赫特與艾·哈里斯也在協商參演,角色分別是緊追主角的壞人和主角失散已久的兄弟[15][16]。2004年8月23日,《每日綜藝報》稱,阿什頓·霍爾莫斯將飾演主角的兒子[17]。2005年2月25日,《每日綜藝報》報導,《暴力效應》定於該年9月30日在美國上映[18]。
Remove ads
上映與票房
2005年4月,本片獲選為康城影展競賽片之一[21],於5月16日深夜在影展上放映(同時也是全球首映[22])。影展放映獲得觀眾起立鼓掌5分鐘[23],但最終未獲評審團青睞,一獎未得[24]。本片隨後也在多個影展放映,包含多倫多國際影展[25](9月10日[26])、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27]和根特電影節[28]等。
2005年9月21日[29],一場慈善首映會在Grauman's Egyptian Theatre舉行[30]。2005年9月23日星期五,電影在美國的14家影院先行限量放映[31][32]。本片在首映週末收穫50.4萬美元,被《每日綜藝報》視為強勁的票房表現[33],而最大的觀眾族群是25歲以上的男性[34]。隔週末,本片增開至1,340家影院,開始全國上映[34],收穫840萬美元,排名該週末第四[35]。再下一個週末,電影進帳510萬美元,位居第八[36]。最終,本片的北美總票房為3150萬美元,加上在其他地區收穫的2988萬美元,全球票房共計6138萬美元[6]。
Remove ads
迴響
《暴力效應》獲得多數影評人的好評。根據評論匯總網站爛番茄匯總的216篇評論文章,88%的評論家給予該作正面評價,平均打分為7.90分(滿分10分)。該網站總結的評論家共識是「《暴力效應》對暴力的本質拋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導演大衛·哥連堡這部更為非典型的作品也代表着他的成功回歸。」[註 1][37]在Metacritic網站上,本片得到「普遍讚譽」的綜合評分,獲得了82/100分(37位影評人)[38]。據美國CinemaScore所進行的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C+」[39]。
- 註:以獎項名稱的原文首字母做排序
Remove ads
家用媒體
2006年3月14日,本片的DVD和VHS在美國發行[78]。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本片是最後一部發行VHS的主流荷里活電影[79]。
影響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