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曹娥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娥庙map
Remove ads

曹娥廟位於中國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曹娥江西岸、孝女廟村南30米,是紀念東漢時孝女曹娥的祭地,始於東漢元嘉元年(151)所建之曹娥墓,後因墓而建祠,現存建築主要建於1931-1936年,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廟內所有的柱、梁、軒、雀替、門窗等都布滿精美雕刻,體現近代工藝之繁富精緻,有「江南第一廟」之譽[1]。1989年12月列入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曹娥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歷史沿革

東漢元嘉元年(151),上虞縣令度尚改葬曹娥於江南道旁,並立曹娥碑,碑文由邯鄲淳所寫,傳蔡邕曾夜讀此碑,並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字謎,後為楊修所解(謎底為「絶(絕)妙好辤(辭)」),今廟內所存曹娥碑則為北宋元祐八年(1093)由蔡卞摹舊時碑文重書[2]

廟址初在曹娥江東岸,後遷西岸。北宋熙寧十年(1077)載入祀典,有司春秋祭祀,元祐八年(1093)建正殿八間。大觀四年(1110)封曹娥為靈孝夫人,後因借潮而應不斷加封,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在廟後增建曹府君祠祀其父母,淳祐六年(1246)又封其父為和應侯,母為慶善夫人。南宋和明萬曆時分別以捨生護衛祖母的孝女朱娥[3]和為父申冤獻身的孝女諸娥[4]配享,明嘉靖時又以合郡烈女從祀東西兩廡,清同治時賜額「福被曹江」[5][2]。建築屢毀屢建,1929年7月毀於大火,1931年曹娥人任鴻奎捐募重建,1936年竣工[6]

Thumb
明萬曆十五年(1587)《紹興府志》孝女廟圖。
Remove ads

建築布局

建築臨江而立,面東向,背靠鳳凰山,按明萬曆《紹興府志》附圖,時有山門、正殿和後殿(曹府君祠,又名雙親殿)三進,後殿西北側為曹娥墓。今建築則分左、中、右三軸布局,左軸線(北軸線)以三開間為主,上有石牌坊(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飲酒亭、曹娥碑、雙檜亭、墓前亭和曹娥墓(文革時被毀,原有墓道石刻侍女、石馬、石羊等均無存,1982年重修)。中軸線為五開間,上有照牆、御碑亭、大山門、正殿和後殿,正殿為全廟中心,寬20米,高約15米,硬山頂,由46根合抱大柱支撐,中央四根頂梁主柱用15米、直徑0.5米的楠木製成。前槽為三卷船篷軒,後槽為單卷船篷軒。右軸線(南軸線)亦為三開間,上有小山門、戲台、土谷祠、沈公祠、東嶽殿和閻王殿。

全廟有楹聯匾額30餘副,集清以來諸多名家墨跡,如蔣中正題匾「人倫之光」,劉春霖楷書聯「百行孝為先,至性感人餘熱淚;大江流不盡,夕陽終古咽寒濤」,于右任草書聯「德必有鄰,江流近接清風嶺;文能載道,石墨猶傳黃絹辭」,馬一浮行書聯「渺渺予懷嘗思所求乎子何事,渾渾如在試問無忝爾生幾人」[1][7]

Remove ads

圖集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