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利夏1895型步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曼利夏1895型步槍(德語:Infanterie Repetier-Gewehr M.95,匈牙利語:Gyalogsági Ismétlő Puska M95;意為「M95型步兵連發步槍」)是一款由斐迪南·曼利夏(Ferdinand Mannlicher)設計的直拉式栓式槍機步槍。它採用了曼利夏1890型卡賓槍的革命性直拉式槍機,在奧地利和意大利軍中分別有着「Ruck-Zu(rü)ck」和「Ta-Pum」的暱稱,甚至有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此作了一首歌。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12月10日) |
原本是使用8×50毫米R彈,但在1930年代,大部分步槍被重新改膛為使用威力更大的8×56毫米R尖頭彈。
Remove ads
使用國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革命者訂購了約4000支步槍,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收繳了一些步槍作為戰爭賠款。[5]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由1918年服役至德奧合併。
奧匈帝國:由1895年服役至1918年帝國解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多數奧匈帝國陸軍士兵的主武器。
保加利亞王國:自1898年,保加利亞就開始進口M95型曼利夏步槍,一開始只進口斯泰爾製造的步槍,但後來也有進口FÉG工廠製造的步槍;期間約進口了83,000支長步槍和支2,000卡賓槍。這批步槍的槍機印有保加利亞獅子紋章,以及是在機匣左方印有生產工廠的名稱。[3]
中華民國[6]
捷克斯洛伐克:在原廠批准下生產了約200,000支曼利夏M95s步槍,Zbrojovka Brno工廠在轉為生產毛瑟系列步槍前,生產了未知數量的M95槍管,槍托等零件。多數步槍在1930年代賣給保加利亞,但一些依然作為庫存持續儲存至二戰。[7]
蘇台德自由軍團[8]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芬蘭:在1920年代收繳了約2300支使用8×50mmR 曼利夏彈的此型步槍,這些槍上刻有"SA"字樣,因此被槍械收藏家視為珍寶。[9]
埃塞俄比亞帝國:在戰間期時取得一些曼利夏步槍[10],一直使用至1946年。[3]
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被德國警察使用。[11]
希臘王國:有一定數量使用7.92×57毫米毛瑟彈的M95/24和M95M型曼利夏步槍。在1941年4月軸心國佔領希臘時,這批步槍被撥歸國防軍部隊並被名為 Gewehr 306(g)。[12]
匈牙利王國:在奧匈帝國崩潰後,匈牙利王國接收了一部分的M95步槍。
意大利王國:在一戰的意大利戰線繳獲,以及作為賠款接收[13];原裝口徑的M.95步槍被意屬東非的殖民地軍隊使用,這些步槍有AOI標誌,指Africa Orientale Italiana。一些步槍後來又被英國繳獲並船運至印度作為訓練用步槍。[14]
肯雅:數量極少。[3]
鄂圖曼帝國
波蘭第二共和國:[15]前奧匈帝國的步槍被用於波蘇戰爭,以及在1920年代被武裝警察使用。[16]
西班牙國: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從波蘭購買並供應了約20,000支曼利夏Wz.95步槍和卡賓槍予西班牙共和軍;但最後這批步槍沒能運抵共和軍使用,而是被佛朗哥的國民軍繳獲。這些步槍大都於1959–62年期間被售往美國的二手市場,有特別的西班牙內戰標記。[17]
羅馬尼亞王國:配發給二線部隊。[18]
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當地槍械和彈藥供應短缺,俄軍廣泛使用繳獲而來的曼利夏步槍。[19]俄羅斯繳獲的步槍印有西里爾字母П (P)。當時俄軍正嘗試將制式的栓式莫辛-納干步槍改裝為自動裝填,但多次嘗試後仍然失敗。因此它們嘗試利用直拉式槍機的曼利夏1895型步槍改裝,但仍得出自動裝填步槍需要其它的特別設計才能夠成功。[20]
塞爾維亞王國:在巴爾幹戰爭中從保加利亞繳獲,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從奧匈帝國繳獲和作為賠款。
索馬里[3]
- 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國:在克恩頓地區奧地利-斯洛文尼亞衝突,後來南斯拉夫王國繼承部分步槍。
土耳其
也門[21]
南斯拉夫王國:繼承了不少前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王國的曼利夏步槍,原裝版主要供給憲兵使用;約122,000支步槍被改膛為發射7.92×57毫米毛瑟彈,成為M95M型和M95/24型。[22]一些步槍在戰後被南斯拉夫人民軍使用。[3]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