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韓海上邊境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朝韓海上邊境事件是朝鮮和韓國在黃海(韓國稱西海)爆發的一系列軍事衝突,因為當初韓戰的《朝鮮停戰協定》並沒有解決兩國海上邊界劃分問題,同時這裏蘊藏豐富的漁業價值,故而一直存在邊界爭議。
沿革
1953年,韓戰休戰,朝鮮和韓國在陸地上建立軍事分界線,但是在海上沒有劃分邊界線,這裏的甕津郡大陸被朝鮮佔據,小島嶼則被韓國佔據。
1953年8月30日,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半島簽署休戰協定,暫定朝鮮和韓國的分界線是北方界線。韓戰休戰之初,朝鮮人民軍的海軍缺乏實力,只能以實際控制的方式防止韓國入侵,後來,它的角色轉換為防止朝鮮船隻越過邊界線開往韓國。[1][2]
黃海地區的北方界線是聯合國部隊的巡邏範圍。1973年的共同外交電報解密,當時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防部的態度是:「我們注意到,沒有證據表明北方界線曾正式提交給朝鮮」。[3][4]
1973年,朝鮮談判代表參加舉行的第346屆會議的軍事停戰委員會確立了北方界線的地位。[5]1973年10月和11月,朝鮮派遣巡邏船佔據北方界線南部地區。[6]
1999年,朝鮮船隻開始越過北方界線,試圖攻佔從1953年以來聯合國部隊管轄的屬於韓國的小島嶼。[2]
1999年,朝鮮單方面宣稱海上軍事化邊界線以試圖佔領南部小島嶼,導致朝鮮和韓國形成了不一樣的海上邊界線。[7]
自從1999年以來,朝鮮漁船和海軍艦艇經常在北方界線附近航行,大多數情況下,佔據小島嶼的韓國海軍向越界朝鮮船隻開火迫使它們返回,但是有時也發生船隻碰撞和交火事件。北方界線海域蘊藏豐富的三疣梭子蟹,海上衝突有時被稱為「蟹大戰」。[8]
Remove ads
大事記

A: 1953年,聯合國軍劃分的邊界線。[10]
B:1999年,朝鮮宣布的邊界線,包括:[11]
1999年6月15日,1艘朝鮮魚雷船和2艘巡邏船陪同一群漁船進入有爭議的水域。韓國高速巡邏船靠近朝鮮船隻,試圖阻止他們,朝鮮人民軍海軍隨即開火,大韓民國海軍返回。[12]
戰鬥導致損失1艘朝鮮魚雷船、5艘巡邏船受損、30名水手死亡、70人受傷;韓國只有11名士兵受傷,2艘艦艇破損。[12]
衝突發生之後,朝鮮和韓國在北京舉行對話談判,由於衝突的嚴重性,會談級別提高,並且繼續談判。[13]
美國和中國都對此表示擔憂,希望衝突雙方以外交方案解決這個問題。這次衝突進一步拉開了朝鮮和韓國的軍事差距。
2002年6月29日上午,2艘朝鮮巡邏船越過北方界線延坪島附近海域,他們遭遇2艘韓國海軍船隻,朝鮮巡邏船旋即開火射擊,不久之後,朝鮮巡邏船撤回到朝鮮海域,朝鮮船隻徹底破壞。韓軍有6人死亡、18人受傷,1艘高速艇被擊沉。
2004年11月1日,3艘朝鮮船隻越過分界線,他們遭遇韓國巡邏船,但是沒有率先開火,韓國船隻先開火,朝鮮船隻隨後撤回了,沒有傷亡報告。
2009年11月10日,1艘朝鮮船隻越過分界線,韓國隨後警告其3次,警告無效之後,韓方鳴槍示警,雙方隨後爆發衝突,最後造成朝鮮船隻嚴重損壞,韓國船隻輕微損傷,1名朝鮮死亡,3人受傷,韓國沒有人員傷亡。
2010年1月27日,朝鮮海軍對分界線附近的韓國船隻發射炮彈,韓方隨後進行還擊,這次衝突發生在白翎島附件。[14]3天之後,朝鮮向該島嶼發射炮彈攻擊。[15][16]
2010年3月26日,載着韓國海軍104人的天安號護衛艦在黃海海域白翎島和大青島之間巡邏時,受襲沉入海底,救援行動找到58個倖存者,但46名水兵喪生。
5月,國際調查小組得出結論,天安號護衛艦沉沒是因為遭到朝鮮魚雷的襲擊,國際調查小組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瑞典、英國和美國的軍事專家。[17][18]
6月,朝鮮否認對韓國天安號護衛艦實施攻擊。[19]
7月,聯合國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譴責了這次襲擊,但沒有確定攻擊者。[20]
11月23日,韓國在年度例行軍事演習中發射數十枚炮彈後,朝鮮隨即炮擊韓國的延坪島炮兵陣地,韓國亦還擊了80多炮,雙方開始進行互射。[21]朝鮮發射的炮彈共計170餘枚其中60枚命中延坪島。轟炸島上造成了廣泛的破壞,造成4名韓國人死亡、19名韓國人受傷。[2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