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來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來亨(?—1664年9月23日),末農民軍領袖李自成之侄李過義子,夔東十三家首領,南明臨國公。

生平

大順永昌二年(1645年)隨李過擁明抗清。南明永曆元年(1647年),受封三原侯。永曆七年(1653年)北上湖北興山縣的茅麓山,為抗清的夔東十三家重要將領。夔東十三家不是獨立的抗清組織,而是有明朝督師閣部以及督撫統協的南明軍隊。永曆九年(1655年),立「聖帝行宮碑」。永曆十年(1656年)十二月,晉封臨國公。

順治十六年,清軍深入雲南追擊永曆帝,晉王李定國勢孤,他與諸將攻重慶,牽制南下的清軍來支援雲貴的南明朝廷。康熙元年(1662年)十二月,四川總督李國英奉旨發動四川、湖廣、陝西三省會剿,以三路清軍進迫夔東地區。明軍袁宗第部戰敗,撤往茶園坪。賀道寧見袁宗第部敗走,於次年正月十八日向李國英投降。七月二十三日,李來亨和劉體純郝搖旗三部聯合對湖廣清軍予以反擊,清「楚師全軍失利」,清軍傷亡甚巨。[1]八月二十四日,劉體純,李來亨等七部乘勝追至巫山城下,次日發動攻擊,李國英則嚴厲督率部下官兵負隅頑抗。明軍糧草不繼,被清軍擊敗,陣亡將士多達七千人。最後退守茅麓山九連坪(今湖北興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夔東十三家只剩下李來亨部仍堅持抗擊,清兵向茅麓山發動總攻擊,李來亨部憑藉山險予以迎頭痛擊,清兵傷亡慘重,清將穆里瑪的第三子蘇爾馬被擊斃。清軍見明寨高險異常,難以取勝,決定採取長期圍困的戰術,由三省辟兵會同滿洲八旗兵分汛連營扼守。清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修築木城,開挖塹溝,[2]切斷李來亨的後勤軍需,有效困死明軍。數月後,李來亨部糧草食盡,求戰不得,只能被迫拼死突圍,但清軍防禦嚴密,數次突圍未能成功。八月四日,李來亨知大勢已去,舉家自焚死。[3]

Remove ads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