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文秀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杜文秀墓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鎮下兌村委會下兌村,是杜文秀起義領袖杜文秀的墓塚。有資料稱該墓僅為衣冠冢[1][2],也有資料稱其中葬有杜文秀屍身[3]。
歷史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杜文秀起義失敗,自行服毒後令人抬至清軍軍營,其首級被割下送省查驗,屍身草葬於大理下兌村[5][6]。
1917年,杜文秀女婿張志勛築墓塚,立墓碑。後逐漸荒廢。1956年,大理縣人民政府修繕墓塚,重刻墓碑。此時墓體長1.4米、寬0.8米、高0.7米,上有青石歇山頂墓蓋,墓碑正中書「杜文秀之墓」,右書「原命生於道光癸末年十一月初八日」,左書「大限卒於同治壬申年十一月二十六日」。[4][7]因年久失修,1984年底大理市文管所向省文化廳申請到4萬元用於改建杜文秀墓。1985年6月動工,當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並通過驗收,之後大理市人民政府增撥1.1萬元,用於立碑及修建圍牆、大門,1986年3月全部完工。這次改建將原墓完全罩於新墓之中,原墓未做過多處理。[8]
外觀
杜文秀墓坐北向南,由墓座、須彌座、墓身、墓蓋組成,均用麻石支砌。墓座南北長12米,東西寬10米,高1.5米;須彌座南北長5米,東西寬3米,高1.5米;墓身南北長4米,東西寬2米,高2.7米;墓蓋為伊斯蘭式歇山頂,全墓通高5.7米。南面大理石碑高1.7米,寬1.2米,正中書「大元帥杜文秀墓」,左右書生卒年月,北面大理石碑刻有阿拉伯文。[1]
墓前左側立1985年歷史學家白壽彝撰寫的《杜大元帥墓碑》,全文1,500餘字,敍述了杜文秀的生平事跡,並對其歷史功績作出了高度評價。右側立《改建杜文秀墓誌》,1986年大理市文化局刻。[6]
整個墓園佔地4,600平方米,四周築圍牆,有大門,青石板通道。[1]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